雨点还特别爱干净。
有一次在平台上玩,不小心踩到了刚浇过水的蔬菜地里,沾了一爪子泥巴。
小家伙立刻就不干了,跑到水池边,用小爪子扒拉着水龙头(当然它打不开)。
还不停地冲陈姗姗哼哼唧唧,直到陈姗姗帮它把爪子洗干净才消停。
陈姗姗看着它那讲究劲儿,都忍不住嘀咕:
“这小家伙,莫不是孟婆汤没喝干净吧?怎么跟个小人精似的?”
特别粘人,像只小猫咪一样,主人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眼巴巴地望着你。
不过也正是因为它这么聪明、懂事又粘人,全家人都爱它爱得不行,简直成了家里的团宠。
等雨点再长大一点,满月之后,陈真海出门钓鱼、爬山,都会带着它。
小家伙成了他的小跟班。
遇到熟人,陈真海总不忘停下来,得意地跟人炫耀:
“看看我家雨点,多聪明!多懂事!”
那语气,比夸自己闺女还骄傲。
雨点也特别给面子,总是乖巧地蹲坐在旁边,或者摇着小尾巴,惹得路人也是喜欢的很。
结果就是,陈姗姗这个正牌“救命”主人,有时候想摸摸自家狗头,都得排队等机会!
“唉,我这家庭地位啊……”
*
9月一到,开学季。
张威、孙娜娜、孙晓辉、朱泽宇这几个大学生、初高中生,也都收拾好行李,各自回学校报到去了。
陈姗姗心里一直惦记着沈小九那几个孩子的学费。
9月1号开学第一天,她一大早就开车去了他们的小学。
沈小九今年小升初,要上初一了,新学校离小学不远,就隔着两个红绿灯的路程。
陈姗姗找到缴费处,把沈小九、小十、十一、十二、十三还有小宝这几个孩子的学费,都一次性给交齐了。
另一边,沈欢也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辞掉了在工地搬砖的活儿,专心跟着庞小七一起经营鸡蛋灌饼摊。
庞小七的身体还在恢复期,不能太劳累。
所以大部分时候,都是沈欢一个人在摊位上忙活。
庞小七通常就坐在旁边的小马扎上,腿上摊着一本书,安安静静地看着。
即便是周边来往吵闹的人声和车辆鸣笛声,她都能做到两耳不闻,只专注地看书。
当然饭点时,客人一下子多起来,队伍排得有点长的时候,庞小七才会放下书本。
脸上挂起温和的笑容,开始帮着沈欢打鸡蛋、装袋、收钱。
“小七,你慢点,别累着,站一会儿就坐下歇歇。”
沈欢一边麻利地翻着饼,一边不放心地扭头叮嘱,额头上挂着细密的汗珠。
“嗯,知道啦。”
庞小七总是笑着点点头,应得乖巧,但手上的动作却没停,把刚装好的热腾腾的灌饼递给客人,
“小心烫,您拿好。”
虽然辛苦,但两个人守着这个小摊,日子像流水一样按部就班地向前淌。
一个在烟火气里熟练地翻动着锅铲,油香四溢;
一个在喧嚣中努力开辟一方安静的角落,书页沙沙。
偶尔目光交汇,彼此眼中早已褪去了曾经的凄惶与无助,只剩下对脚下这条平凡之路的珍惜和对未来的点点星光般的期望。
**
9月中旬的临城,暑气渐消,天高云淡。
陈姗姗把家里和店里的事情都安排妥当后,一家三口...
哦不,现在是四口了,加上新成员小狗“雨点”重新踏上了自由自在的旅途。
因为有了雨点这个小家伙,陈真海决定放弃火车飞机,直接开车自驾。
这样行程自由,雨点也能舒舒服服地跟着。
后备箱塞满了王云准备的酱菜、点心和雨点的狗粮、小窝。
一路向南出发。
先去几个有名的城市,古韵悠长的南陵,丝绸之乡,繁华璀璨的魔都等地。
行程不赶,主打一个悠闲自在。
开车累了,就在沿途的小城找个干净的宾馆或民宿歇脚,拍拍照,尝尝当地特色。
陈姗姗对每个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格外着迷,总爱拉着当地人问东问西。
到了丝绸之乡,陈姗姗更是挪不动步了。
听说当地有位老师傅手艺精湛,她便兴冲冲地跑去定做了一件真丝旗袍。
为了等这件心仪的旗袍完工,一家人索性在周边多玩了七八天,把水乡的小桥流水、古镇风情都逛了个遍。
不过,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当陈姗姗终于拿到那件旗袍时,眼睛都亮了。
丝绸的料子细腻柔滑,在阳光下泛着光。
迫不及待换上后,站在镜子前。
旗袍整体合身但不贴身,恰到好处地勾勒出身形线条,既显出了窈窕,又不会过分紧绷,行动间带着含蓄的优雅。
陈真海和王云也在一旁直夸好看。
原本不好意思尝试穿旗袍的王云,也定了一件。
只不过不再这儿等了,陈姗姗付了钱,到时候做好,发快递到付过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