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国甩了甩头,强迫自己不去想这件超出认知的事情,继续写下第二个关键点。
二、卓越的临场应变与战术布局能力。
写下这个标题,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一个堂堂的正团级指挥官,用“卓越”这个词去形容一个普通军属的战术能力,这本身就是对他最大的讽刺。
但他必须实事求是。
事件描述:在我方原定“秘密保护”计划执行初期,苏晴晴同志迅速判断出计划存在暴露风险。并利用现有条件,在极短时间内策划并实施了一套全新的“军民联合伪装防御”方案。
方案核心:
1. 将我方核心保护目标曹小军,以“公开改造”的形式,塑造成吸引内外部注意力的“明棋”,有效转移了潜在威胁的视线。
2. 以“防范人贩子”为由,成功动员全村村民组成巡逻队,将整个渔光村转化为一个高度警惕的防御体系,构建了一张全民参与的“暗网”。
评估:该方案攻防一体,有明有暗,兼顾心理战与群众动员,其周密性与可执行性,远超我方原定计划。
写完这一段,赵卫国放下笔,重重靠在椅背上,脸上烧得厉害。
报告里的每一个字,都像一记耳光,狠狠抽在他脸上。
他引以为傲的缜密心思,在那个女人面前,显得那么刻板僵化。
他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渔光村那个小小的红点上。
水井。
布局。
这两件事,像两块沉重的砝码,死死压在“苏晴晴”这个名字上。
一个只会哭哭啼啼,追着丈夫跑的娇气包,能在短短几天之内,发生如此脱胎换骨的变化吗?
赵卫国拿起笔,在报告的末尾,写下了最后一个,也是最让他心惊肉跳的疑问。
“综合评估:苏晴晴同志所展现出的价值,已远超普通军属或关键情报提供者。其身上存在诸多无法用常理解释的疑点。建议将其安全等级提升至最高,成立专项小组,在不打扰其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进行长期、深入的观察与评估。需重点探查:其特殊能力的来源、边界,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未暴露的……价值。”
赵卫国拿着那份耗尽心力写成的报告,再次站在了贺严的办公室门口。
这一次,他的心情比上次更加沉重。
如果说上次是来承认失误,那么这一次,他感觉自己是来揭开一个潘多拉魔盒。
“进来。”
贺严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赵卫国却听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他推门而入,双手将崭新的报告呈递到贺严的办公桌上。
“参谋长,您要的评估报告。”
贺严没有立刻去接,只是抬起眼皮,审视着赵卫过。
眼前的年轻团长,仅仅一夜之间,仿佛被抽走了浑身的锐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更复杂、更厚重的东西填满的沉静。
“坐。”
贺严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这个小小的举动让赵卫国微愣,但他没有多问,依言坐下,脊背挺得笔直。
贺严这才拿起那份报告,戴上老花镜,一页一页地翻看起来。
办公室里静得可怕,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墙上挂钟秒针的“滴答”声。
赵卫国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一下,一下,沉重地撞击着胸膛。
当贺严的视线落在“卓越的临-场应变与战术布局能力”这一章节时,他翻页的动作停顿了很久。
他反复看了两遍,然后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里,情绪复杂得难以言喻。
“攻防一体,有明有暗,兼顾心理战与群众动员。”
贺严缓缓念出报告上的字句,像是在品尝一道味道极其古怪的菜肴。
“赵卫国,你对一个普通军属的评价,很高啊。”
赵卫国脸颊瞬间发烫,但他迎着贺严的注视,没有躲闪。
“报告参谋长,我只写了事实。”
“事实?”贺严哼了一声,不置可否,继续往下看。
当他翻到最后一页,看到那两个核心疑点“超常的资源勘探现象”和结尾那句“是否存在其他未暴露的价值”时,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报告的边缘,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泛出白色。
许久,贺严摘下老花镜,将报告轻轻放在桌上。
他没有发火,也没有像昨天那样释放威压,只是用一种极其平静,甚至带着探究的眼光看着赵卫国。
“卫国啊。”贺严忽然换了个称呼,“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你告诉我,一个从小在渔村长大,连书都没读过几年的小姑娘,她哪里来的‘战术布局能力’?她怎么知道要把曹小军这颗棋子摆在明处,当成诱饵?”
赵卫国的喉结上下滚动,声音干涩。
“报告参谋长,我不知道。”
“好,你不知道。”贺严点点头,身体微微前倾,那双眼睛仿佛能看透人心,“那我们再说说这井。工兵连的报告我也看了,两口井,出水量稳定,水质上乘。我们守备师几代人,耗费了二十年,动用了无数的人力物力,打了上百口井,找到的也不过是几口苦咸水井。她苏晴晴回来才几天?随手一指,就指出了两处最优质的水源?你告诉我,这又是什么道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