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清晨的山东烟台苹果园,薄雾像一层轻柔的纱幔笼罩着连片的果林,空气里带着湿润的泥土与苹果树枝的清香。高瀚带领的3人勘测团队已背着无人机、土壤检测仪、全站仪等设备赶到,工具箱沉甸甸的,装着解决果园难题的关键工具——今天不仅要完成18套光伏设备的点位精准规划,还要同步设计排水系统,彻底解决刘老板多年来最头疼的雨季涝害问题,任务繁重却意义重大。
刘老板穿着深蓝色的劳动服,早早在果园入口等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张泛黄的果园地形图,边缘已有些磨损。“林书记、高经理,你们可来了!这片苹果园有3处陡坡,每到雨季,雨水顺着坡往下积,最严重的地方积水能没过脚踝,果树烂根的情况年年有,损失不少产量。”刘老板指着远处的陡坡,语气里满是焦虑,“你们规划的时候,可得多费心想想办法。”高瀚接过地形图,仔细铺在临时搭建的折叠桌上,笑着回应:“刘老板您放心,我们这次来就是‘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既要保证光伏设备的采光和安装,又要让排水系统顺畅高效,绝对不让您再为雨季积水发愁。”
上午八点,勘测工作正式启动,团队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技术员小王熟练地操控无人机升空,无人机在果园上空缓缓飞行,拍摄高清影像,实时生成三维地形模型,屏幕上清晰呈现出果园的坡度、沟壑分布;小李则拿着便携式土壤检测仪,在苹果园的陡坡、平缓地块、积水区等不同区域分别取样,将探头插入土壤,仪器很快显示出各区域的土壤湿度、有机质含量,还能通过数据判断根系分布深度,避免规划时损伤果树根系;高瀚则对照地形图和三维模型,用红色马克笔在图纸上标注关键点位,时不时蹲下身观察地形,用脚步丈量距离。“陡坡区域的土壤湿度明显偏高,适合安装倾斜式支架,支架角度调整为30度,既能避开果树根系集中区,又能利用坡面自然导流雨水;平缓地块按3米间距布局光伏设备,中间挖一条宽30厘米、深50厘米的导流沟,连接果园边缘的主排水沟,形成‘支沟连主沟、主沟通河道’的排水网络。”高瀚一边指着三维模型讲解规划思路,一边用树枝在地上画出简易示意图,让刘老板更容易理解。
林静云和周烈九点多驱车赶到时,勘测工作已完成一半,三维地形模型的核心区域已构建完毕。刘老板拉着林静云的手,快步走到往年积水最严重的地块:“林书记您看,这片地地势最低,每年雨季积水都要等三四天才能渗完,地里的苹果树根系长期泡在水里,结的苹果又小又酸,有的甚至直接枯死。”林静云蹲下身,用手拨开表层土壤,感受土壤的湿润度,随后站起身说:“我们设计的导流沟深度要达到50厘米,宽度30厘米,沟底铺设防渗膜,防止雨水下渗后再次积水;同时在积水区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一旦检测到土壤含水量超过阈值,就自动启动预埋的排水泵,加快排水速度,保证积水在2小时内排完,彻底解决涝害问题。”刘老板听后,激动得连连点头:“要是真能解决这个问题,比给我装光伏设备还让我高兴!以后再也不用眼睁睁看着果树烂根了。”
中午十二点,上午的勘测工作暂告一段落,团队在果园临时搭建的帆布休息棚里整理数据。高瀚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初步绘制的规划图,上面清晰标注着18套光伏设备的安装点位、导流沟和主排水沟的走向、传感器和排水泵的位置。“刘老板,您看,18套设备分3个区域安装,陡坡区6套、平缓区12套,既能保证充分采光,又不影响果树生长;排水系统设2条主沟、8条支沟,配合3个自动排水泵,覆盖整个果园的积水风险区。我们下周就能根据今天的勘测数据,出具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图纸。”刘老板凑到电脑前,仔细查看每一个细节,手指在规划图上轻轻滑动,脸上的焦虑渐渐被笑容取代:“这个规划太合我心意了!既考虑了光伏发电省电费,又彻底解决了排水难题,真是一举两得!你们考虑得比我还周全。”
与此同时,青云的研学筹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丝毫没有松懈。陈晓雨穿着浅蓝色的工作装,带领导师团队来到有机蔬菜基地,实地细化研学体验区的布置,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落实到位。“这块2亩的空地,我们要分成10个小区域,每个区域用竹篱笆隔开,分别种植小油菜、生菜、樱桃萝卜等速生蔬菜,让学生分组体验播种、覆土、浇水的全过程,亲身感受农事劳动的乐趣;靠近大棚入口的位置,搭建一个高1.2米、宽3米的展示台,台面上摆放有机蔬菜标本、不同种类的种植工具,比如锄头、耙子、喷水壶,还要准备6块图文展板,用漫画和文字结合的方式,介绍有机种植的好处、蔬菜生长周期、生态环境保护小知识。”陈晓雨一边用石灰在地上标记区域边界,一边向导师们详细说明,时不时询问大家的意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