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的藤蔓,在澡堂交集之后,悄然向着更深处蔓延。
几天后,在针对“猫头鹰”及其关联网络的深入调查中,专案组带来了更多突破性的消息。
安全屋内,专案组负责人向秦念和赵康汇报,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振奋:
“秦工,赵所,关于之前吴思远同志与陈志明接触时留下的‘幽灵账户’线索,我们有了重大进展。”
他打开一份档案。
“根据持续监控和国际协作,我们确认,对方在收到吴工那份经过处理的‘技术趋势’后,显然进行了大规模的验证和投入。
他们至少启动了三个大型模拟计算项目和一个高纯度材料制备实验室,试图复现资料中提到的‘前景广阔’但实则存在理论缺陷和关键数据误导的技术路径。”
负责人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冷笑:“据可靠情报显示,这几个项目耗费了对方至少数百万美元的研究经费和大量稀缺的工业资源,但截至目前,
所有相关项目均已因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或是在关键步骤遭遇无法逾越的、由我们刻意植入的理论障碍而陷入停滞,基本可以判定为失败。”
李文军闻言,忍不住低哼一声:“哼,想不劳而获,窃取他人的智慧果实?这就是代价!”
张海洋更是咧开嘴,痛快地骂道:“活该!让他们偷!赔掉裤子才好!”
专案组负责人继续汇报:“更重要的是,那个用于向吴工支付‘咨询费’的瑞士‘幽灵账户’,
在首次存入十万美金后,近期又有一笔五十万美金的款项从境外一个复杂壳公司网络转入,疑似是对方在项目受挫后,急于获得‘真正’核心技术而追加的‘投资’。”
负责人继续汇报:“通过特殊渠道和运作,我们已成功将这笔资金转向另外一个账号,现在已经用于支援国内的尖端军工研发。”
这个消息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快意。
敌人不仅技术上一无所获,耗费巨资,更是实实在在地用自己的资源,资助于华国自身的国防建设。
赵康所长重重一拍大腿:“好!干得漂亮!这笔‘赞助款’,我们用得心安理得!”
时间一天天过去,表面上,“星火”研究所一切如常,甚至比以往更加“平静”。
项目组在秦念的带领下,排除一切干扰,以一种近乎燃烧生命的姿态进行着最后的冲刺。
设计图纸全部最终审定,第一批采用张海洋团队呕心沥血完成的B方案封装材料的测试芯片,在经历了数次工艺调整后,终于成功完成了封装,被秘密送往测试部门。
而由吴思远执笔、历经打磨的《关于“星河一号”电子计算机系统若干核心设计理念的技术说明》,也通过绝密渠道。
被安全送达了几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学术团体和该领域内公认品行正直的资深专家手中。
风暴,在极致的寂静中加速酝酿。
数日后,海外传来了第一波反馈。正如秦念所预料和期望的,在真正具备专业眼光和技术良知同行眼中,这份逻辑清晰、思想独特、完全立足于自身技术路径和实际需求的说明,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和积极的讨论。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公开质疑之前那封充满影射的“读者来信”的动机与专业性,认为“星河一号”所展现的设计哲学与实现路径,无疑是“极具原创性且富有启发性的”。
“抄袭”的污蔑,在扎实的技术事实面前,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迅速消融。
舆论的坚固壁垒,被成功地撕开了一道充满希望的口子。
与此同时,专案组的调查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
在强大的心理攻势和部分逐渐清晰的间接证据链面前,行政办那位老干事的心理防线首先崩溃,承认曾受其妻弟请托,利用工作便利,向外传递过一些研究所“不涉密”的日常动态信息(例如领导车辆进出的大致规律、某些非核心会议的安排等),
但他坚决否认与窃听器安装、材料失窃以及刘副主任车祸有任何直接关系,声称对此毫不知情。
而其妻弟在被秘密控制后,经过连夜审讯,交代出一个关键信息:指使他的人,始终使用经过加密的公共电话进行单线联系,
并许诺重金,要求他重点打听刘副主任的详细行程安排,并设法在刘副主任车辆进行例行保养的间隙,将一个“小玩意儿”(经描述,类似强磁吸附的简易定位或监听装置)偷偷放置在司机工具箱不易察觉的角落。
他声称自己并不知道那具体是什么,只以为是某些商业竞争对手用于跟踪定位的小设备,对于可能造成的后果一无所知。
线索至此,“猫头鹰”伸出的一只触手被果断斩断,但其核心主体依然隐藏在最深的迷雾之中,行事谨慎、狠辣,且极其擅长切割联系,不留任何直接指向自身的证据。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与紧张的忙碌中飞逝。
“星河一号”的测试芯片完成了初步通电、基础指令集和核心逻辑功能测试,结果——一次性通过!性能表现稳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