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中心内,时间仿佛被拉伸又压缩。只有屏幕墙上飞速刷新的数据和逐渐清晰、细致到令人震撼的海底地形图,昭示着“探索一号”正以强大的科技之力,一寸寸剥开深海的亘古黑暗。
多波束测深系统如同巨神的画笔,勾勒出海底的宏观起伏;侧扫声纳则如同精密的刻刀,雕琢出细微的地貌特征。巨大的主屏幕上,一片极其广袤、结构异常复杂的区域逐渐显现。
“我的天……”一位年轻的地球物理学家忍不住低声惊呼。
呈现在众人眼前的,并非预想中可能存在的巨型构造物残骸或剧烈地质活动形成的嶙峋火山,而是一片……无比壮阔、近乎悲壮的沉眠之地。
连绵不绝的、巨大无比的骨骼轮廓,层层叠叠,密密麻麻,铺满了整个扫描区域。它们以一种自然沉降后又经漫长岁月沉淀掩埋的姿态,构成了海底一片独特的“文化层”。经过电脑初步测算,这片区域的长度和宽度均达到了惊人的九十五公里,其规模之宏大,远超任何已知的现代或远古鲸落群。
“数据初步分析完成!”孙教授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却又强压着科学家的严谨,“根据骨骼形态学初步比对和沉积层厚度模型反演……这……这极可能是一个超巨型的深海鲸落群落!初步估算,沉眠于此的巨鲸个体数量……接近九万八千头!”
九万八千头!这个数字让指挥中心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这是何等概念?这几乎是地球某个历史时期全球鲸鱼种群数量的总和,甚至更多!
“年代呢?”林夕的声音保持镇定,但微微加快的语速暴露了她内心的震撼。
“沉积物核心样本虽未获取,但根据声波对沉积层序列的反演以及周边地质构造年代推断,”孙教授快速操作着控制台,调出分析图表,“这片鲸落文化层形成的持续时间……极其漫长,其最早可追溯的年代……大约在三千五百万年前!”
三千五百万年!史前巨鲸的集体坟场!
屏幕上,声纳图像进一步清晰,可以观察到那些巨大的骨架之间,并非死寂一片。呈现出异常高反射率的区域,显示有庞大的生物群落依托这丰富的有机质宝库繁衍不息,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那是依靠鲸落滋养的深海蜉蝣生物群,它们的存在,反而更印证了这片鲸落墓地的古老与真实。
而这片巨鲸墓地的深度,经过精密测定,在2500米至3000米之间,处于深海平原与更深深渊的过渡带。就在这片墓地的边缘,声纳图像陡然下切,形成一个令人心悸的、近乎垂直的陡峭悬崖——那条琼斯提到的KL超深渊海沟!初步测深数据显示,其深度轻松突破三千米,黑暗吞噬了声波的回声,其下的具体情况仍是未知。
“报告!”声纳控制员突然提高了音量,带着一丝困惑,“在鲸落墓地东南边缘,紧邻KL海沟峭壁约三百米处,发现一个异常强烈的声学反射体!形态规则……极度规则!不像是自然形成!”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那个被标记放大的区域。
图像经过增强和处理,一个清晰的轮廓显现出来。
那似乎是一道……门?
一道巨大无比、嵌入海沟峭壁基岩中的门状结构。它的材质在声纳回波上呈现出极其古怪的特性:既有生物骨骼的某些纹理特征,却又拥有远超寻常岩石乃至金属的密度和硬度,导致声波反射异常强烈和清晰。
“放大!多角度成像!”林夕下令。
更多的扫描数据汇聚过来,逐渐构建出那扇“门”的三维模型。它呈长方形,边缘笔直,规模宏大,高度目测超过五十米,宽度亦超过三十米。表面似乎铭刻着难以理解的、非天然的纹路,但被厚厚的沉积物和深海生物附着物部分覆盖,细节难辨。最令人震惊的是它的材质分析——
“不可能……”材料科学专家盯着屏幕上的数据,脸色发白,“根据声波速率和反射强度反推其密度和杨氏模量……这……这物质的坚硬程度,远超目前已知的任何天然材料或人造合金!甚至……甚至超过了理论上的‘天体寒铁’(一种假设存在于中子星碰撞产物中的极坚硬物质)的模拟值!但其分子振动频谱……却又隐约带有生物磷灰石(骨骼主要矿物成分)的某些特征!”
“像是……巨鲸的骨骼……”另一位生物学家喃喃道,“但被某种力量彻底改造、石化、强化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
羊羽的目光锐利如刀,猛地转向通讯器:“立刻询问琼斯博士,他感应到的‘低语’或‘涟漪’,具体方位和强度是否有变化?是否与这个结构有关?”
很快,通讯兵回报:“琼斯博士回复:低语变得清晰了一些,源头,他明确指向新发现的规则结构方向。他说……那后面有‘东西’,在‘呼吸’。”
深海声音的异动,源头直指这扇诡异巨门之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