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账!朕几时说过准你们胡作非为?”朱厚烈怒目圆睁。
校场上鸦雀无声,众将士噤若寒蝉。
朱厚烈转头看向角落里瑟瑟发抖的少女。那姑娘衣衫凌乱,见皇帝走近更是蜷缩成团。
他解下龙纹披风轻轻裹住少女,温声道:“姑娘受惊了。今日之事是朕御下不严,在此向你赔罪。”
“出征仓促未带银钱,暂且无法补偿你家。但朕以天子之名立誓,今后绝不容许此等恶行——”
“这是朕给全城百姓的承诺!”
说罢拂袖而去,径直返回中军大帐。
当即传令三军归营,召集众将紧急议事。
此事确实非同小可。
战后如何治理新占城池,本就是关乎民心向背的要务。
([
自古以来,便有得民心者得天下之说。
历朝历代,多少枭雄豪杰因失却民心而功败垂成。当然,亦有深得民心却未能问鼎天下的特例,譬如那位中山靖王的后裔。
朱厚烈志在统一七国,若一味穷兵黩武,罔顾民心,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亦难成事。即便以武力强行统一,日后治国理政也必生祸端。史册所载,因君王无道致使民怨沸腾、揭竿而起者不胜枚举。
此等局面,绝非朱厚烈所愿见。故其尤为重视民心向背,岂容麾下将士肆意妄为?
未几,大明军队悉数撤出城池,诸将齐聚帅帐议事。朱厚烈负手背立,良久方转身环视众将。
可知朕召诸位前来所为何事?
见众人茫然无措,朱厚烈沉声道:今日攻克此城本可喜贺,岂料我军入城后竟烧杀掳掠,荼毒百姓。诸位以为,此事当如何论处?
于峰当即进言:此举确属不当,恐失民心。
有人持不同意见。一位先锋将领上前说道:陛下,臣明白此事关乎民心所向。
然而臣以为,取舍之间当以军心为重。欲统七国,必先稳固军心。
将士们浴血奋战,承受着巨大压力。他们搏命厮杀,所求为何?
非为陛下宏图,实为建功立业,封妻荫子,享富贵荣华。
刚经历恶战的士卒需要宣泄,若连这点慰藉都剥夺,士气必将涣散。
这番言论道出了军中实情。多数士卒从军只为谋生,若能立功受赏自然更好。
战后将士目睹同袍阵亡,难免忧虑自身命运。他们需要释放压力,劫掠敌境以贴补家用。
这是士卒们的真实想法,也是当下常态。
朱厚烈听罢未置可否,反问道:王将军可知朕为何要一统天下?
王将军听后垂首沉思良久,仍不得其解。
朱厚烈见状朗声道:朕欲统合七国,正是为天下黎民!
现今七国割据,烽火连年,百姓流离失所。
朕愿四海归心,万民共享太平,再无战乱之苦。
尔等所为,徒增百姓苦难,岂是朕愿见之景?
殿中诸将闻言,皆羞愧难当。
为将者思胜,为君者谋福。
凡大明疆土之民,皆朕之子民!
尔等这般荼毒百姓,可还有半分天理?
众将恍然,方知圣心所系。
龙椅之上谋天下,军帐之中计输赢。
既蒙圣谕,诸将自当遵行。
朱厚烈遂颁诏令:即日起,破城不扰民。
需有所求,可往勾栏。
买卖公平,不得强取。
战后当抚 ** :修屋舍,恤孤寡。
众将单膝跪地:臣等谨遵圣命!
朱厚烈原计划率军快速推进,直取蒙元都城。然而突发变故让他意识到问题,立即着手整顿军务。
经过半月休整,朱厚烈以仁政收服民心,声望渐起。待整顿完毕,他决定挥师进攻湖海关。正是这半月停顿,给了蒙元喘息之机。
当朱厚烈兵临湖海关时,发现明教青翼蝠王韦一笑已在关外等候。
韦蝠王怎会在此?朕不是命你们在皇城待命吗?朱厚烈皱眉问道。
韦一笑连忙回禀:启禀皇上,是杨教主派属下前来报信。蒙元已调集五十万大军进驻湖海关。
闻听此言,朱厚烈神色骤变。这显然是蒙元倾尽全力的决战之师。若此军覆灭,蒙元将再无抵抗之力。
于峰进言道:敌军兵力五倍于我,此战恐难取胜。
朱厚烈面色凝重。蒙元铁骑本就骁勇,其骑兵战力更在大明之上。如今兵力悬殊,胜算着实渺茫。
一名将领上前禀报:陛下,此战不可轻敌,我军兵力不足,需即刻增调兵马。
朱厚烈摆手道:我大明虽有百万雄师,但四方强敌环伺。
先前匈奴侵占北疆之事便是明证。眼下断不可调动边军,必须确保边境安稳。
众将闻言,皆觉圣虑周详。
能调遣的兵力确实有限,毕竟强邻窥视,虎视眈眈。
朱厚烈朗声道:狭路相逢勇者胜!纵使敌众我寡,朕亦有必胜把握!
传令三军,即刻攻城!
说罢亲率大军直抵湖海关下。
城门前,朱厚烈高声挑战:蒙元鼠辈!可敢出城与朱某一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