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八年春末,襄阳城内外一派生机勃勃。桃李芳菲渐次凋谢,取而代之的是满城葱翠,护城河畔垂柳如烟,演武场上旌旗猎猎。在这片春光烂漫中,林羽的权谋与征伐如双轨并行,内帷的丝竹管弦与远方的战鼓号角,在这荆襄腹地奇异地交织成一曲霸业宏图。
**【系统提示】:多线战略同步推进!触发复合事件“联姻定势”与“拓土淮南”。势力影响力与控制范围持续扩张,内政外交军事三维度协同发展。】
一、 凤阁定策,国太为媒(深度扩展)
经过林羽授意下谋士的精心铺垫、孙尚香以母女之情频频劝说,加之“谛听营”对江东窘境的适时“透露”,居于别苑的吴国太心态已发生深刻转变。她日夜目睹襄阳政通人和、军容鼎盛,对比江东儿子孙权处境的日益艰难,以及林羽对其本人和外孙女林璎的优渥礼遇,使其深刻意识到,未来的依靠在于襄阳,而非建业。
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吴国太于所居“静安苑”水榭召见林羽与乔国老。水榭临池,微风拂过,带来莲叶的清香。吴国太身着绛紫色深衣,髻插金凤步摇,虽年事已高,眉宇间却仍保有江东主母的威仪与沧桑。她屏退左右,只留心腹侍女在远处伺候。
乔国老略显忐忑,林羽则从容行礼后落座。吴国太目光扫过二人,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老身客居襄阳,时日不短,使君待我,礼数周全,尤对璎儿疼爱有加,老身感念于心。莹儿(大乔)、莲儿(小乔)之事,乔公连日奔走,其情可悯。此二女命途多舛,老身视若己出,岂忍见其青春虚度,飘零无依?”
她略顿,目光定定看向林羽,继续道:“当今天下,烽烟四起,能护得她们周全,予其尊荣者,非使君莫属。使君雄才大略,威德播于四海,乃乱世中擎天之柱。老身思之再三,愿舍此老面,出面做主婚之人,为莹儿、莲儿与使君保媒,以正名分,全礼制,安人心。不知使君可愿给老身这个颜面?”
林羽闻言,心中大喜,知此事已成大半。他立刻起身,躬身长揖,语气诚挚无比:“国太言重了!国太乃尚香之母,璎儿之外祖母,德高望重,羽敬之如母。能得国太亲自为媒,实乃羽几世修来之福分,亦是莹儿、莲儿之幸!羽在此立誓,必视二位夫人如珍如宝,绝不相负!一切但凭国太做主!”
乔国老见林羽如此表态,激动得老泪纵横,伏地拜谢:“国太恩同再造,乔氏一门永世不忘主公与大恩!”
大事遂定。吴国太随即唤来二乔,以长辈身份,结合自身感悟,陈说利害,语重心长。大乔想起幼子前途,忆及孙策临终嘱托,黯然泪下,终是默许。小乔见姐姐已应,国太出面,知事不可逆,想起周瑜,悲从中来,亦只能含泪点头。一桩深刻影响未来江东格局的政治联姻,在春日水榭中尘埃落定。
二、 淮北烽烟,兵出汝南(战术细化)
几乎在联姻之事敲定的同时,江北战鼓已擂响。根据“坐观虎斗、伺机取利”的总体战略,军师庞统制定了详细的“淮北攻略”。林羽批准后,即命:
* 主将:赵云,率精锐骑兵五千为先锋,负责快速突进,分割敌军。
* 副将:文聘,领荆州步兵一万五千,负责攻城拔寨,巩固战线。
* 副将:廖化,领山地步兵五千,负责侧翼掩护,清剿残敌。
* 军师:庞统随军参赞,总揽全局,协调各部。
大军三万,自汝南誓师出发,北渡淮河。此时,曹丕主力被关羽、甘宁水军牢牢牵制在濡须口至广陵一线,淮北地区兵力空虚,守将多为二线部队,士气低落。
赵云用兵如神,先锋部队日夜兼程,迅速攻克谯郡(曹操故里),缴获大量军资。庞统献策,利用缴获的魏军符信,伪传军令,诱骗沛国守军出城,文聘趁机率主力猛攻,一举夺城。魏将曹真(时任中领军,驻守许都附近)闻讯大惊,急派部将夏侯尚率军万余驰援彭城,企图稳住战线。
两军于彭城郊外相遇。赵云亲率白马义从直冲敌阵,廖化部山地兵迂回侧击,文聘率主力正面压上。夏侯尚虽勇,但兵力、士气皆处下风,激战半日,魏军大败,夏侯尚负伤逃回彭城。赵云趁胜追击,围困彭城。淮北诸县望风归降,林羽兵锋直逼下邳,兵锋锐不可当。此战不仅收复大片失土,更将势力范围推进至淮河以北,对青、徐构成直接威胁,并与关羽水军形成南北夹击江淮曹军之势。曹丕闻淮北急报,腹背受敌,焦头烂额,不得不从江淮前线再次分兵,其战略态势愈发被动。
三、 南疆羁縻,祸心暗藏(心理刻画)
南蛮王孟获在襄阳受隆重封赏后,准备返回南中。临行前,林羽于偏殿“武德殿”单独召见。殿内陈设着缴获的曹魏仪仗,威严肃穆。
林羽温言道:“孟获将军,南中僻远,山高林密,道路艰险异常。将军家眷,尤其是女眷,随军跋涉,恐多有不妥,易染瘴疠。不若请夫人祝融与女公子花鬘暂留襄阳。孤已命人备好清静苑囿,一应供给,皆按贵宾之礼,必使其安居无忧。如此,将军可无后顾之忧,专心镇抚南中,推行王化。待南中彻底安定,道路畅通,再团聚不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