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禹国际投资集团总部顶层的机密会议室内,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蒋启文带来的首席科学家团队,涵盖了动力、材料、导航、航天工程等多个领域的顶尖华裔专家,此刻正围坐在长桌旁,人手一份《“巴蜀一号”一箭八星:多级变轨与自主定轨实验报告说明书》的复印件。
他们是被小文董文明以最高优先级、签署了最严格保密协议后,紧急召集而来的。
起初,不少人心中还带着一丝疑惑,甚至些许不满,觉得为了一个“儿童比赛作品”如此兴师动众,实在有些小题大做。
然而,当第一位动力专家翻开那份装帧朴素的报告,目光扫过前言和核心技术摘要时,他漫不经心的表情瞬间凝固了。
“三级……变轨?一箭……八星?自主……定轨?”他喃喃自语,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这可不是简单的模型火箭概念,报告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的参数,完全是专业航天级别的!
他迫不及待地向下翻阅,目光死死锁定在那一系列复杂的公式推导和能量分配计算上。
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滑的桌面上划拉着,试图跟上那跳跃却无比严谨的逻辑链条。
“这个变轨策略……利用引力弹弓效应进行中期轨道修正?节省燃料超过百分之十五!这个思路……太精妙了!”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对面的材料专家,“老陈,你快看第三章,那个燃料配方和燃烧室压力曲线!”
被点名的材料专家陈博士,原本正对报告中提到的一种“碳-碳复合材料与特种陶瓷嵌套结构”将信将疑,闻言立刻翻到对应章节。只看了一眼,他的瞳孔骤然收缩。
“这……这热力学模型!这抗烧蚀系数估算!如果数据是真的,这种材料的性能远超我们目前实验室里最好的样品!
还有这个燃料……能量密度……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是一个孩子能弄出来的东西!”陈博士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显得有些尖锐。
“还有导航部分!”另一位专注于惯性制导的专家几乎是从椅子上弹了起来,他指着报告中的一页,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微型光纤陀螺仪与星光导航、地磁导航复合制导方案!
误差补偿算法简直天才!还有这个……自主避障和星间链路协同算法!这根本不是简单的航模导航,这是为微型卫星集群量身定做的‘大脑’!”
会议室里瞬间炸开了锅。之前的怀疑和轻视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难以置信的震惊和火热的探讨。
每一位专家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现了足以颠覆现有认知的技术亮点。
这些点子并非空中楼阁,报告中不仅有详尽的理论推导,还附上了那三套“巴蜀一号”模型的实际测试数据,与理论预测高度吻合!
蒋启文看着这群平日里眼高于顶的科学家们,此刻如同发现了新大陆的探险家般激动,心中对那位远在重庆的肖公子的敬畏,又加深了一层。
他敲了敲桌子,沉声道:“诸位,冷静。当务之急是两件事:第一,以最快速度,完成对这份报告技术可行性的内部评估;第二,麦律师,请你立刻启动全球专利布局,报告里所有标红的技术节点,一个都不能漏!”
麦理浩大律师推了推金丝眼镜,眼中闪烁着精光:“蒋总放心,我已经组织了三个跨国团队,二十四小时待命。
只要评估结果确认其独特性和可行性,专利申请将在四十八小时内覆盖美、欧、日等所有主要国家和地区,专利权归属大禹研究院。”
就在香港团队紧锣密鼓行动的同时,报告的副本通过绝密渠道,被送到了北京某核心国防科技单位的收发室。
负责初步分拣的张工程师,像往常一样处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投稿和报告。
当他看到信封上标注的“香港大禹研究院”以及“全国青少年航模科技大赛参赛作品附件”时,不禁哑然失笑。
“又是哪个有钱的海外机构,弄点噱头来镀金的吧。”他随手将报告放在了一摞待审阅文件的底部,打算有空时随便翻翻。
几天后,一个午后的闲暇,张工程师泡了杯浓茶,终于想起了这份来自香港的“航模报告”。他漫不经心地翻开,打算用这份“幼稚”的作品来提提神。
十分钟后,他端着的茶杯僵在了半空,茶水凉了都浑然不觉。
半小时后,他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呼吸变得粗重。
一小时后,他猛地站起身,因为动作太大,椅子腿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他抓起报告,几乎是踉跄着冲向了科室主任王高工的办公室,连门都忘了敲。
“主任!王主任!您快!快看看这个!”张工程师的声音因为极度激动而变形,将报告重重地拍在王主任的办公桌上。
王主任被打断了思路,有些不悦地抬起头,但当他的目光落在报告上那些熟悉的专业公式和极其不寻常的参数设定上时,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