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九年深秋,金城的第一场雪来得猝不及防。纷飞的雪花落在督军府的坚硬的建筑上,融化成水珠顺着屋檐滴落,像是在为这场持续两个月的战争落下休止符。
常敬之站在窗前,望着庭院里被白雪覆盖的老榆树,手指上还残留着翻看账本时留下的墨水——那是他在账本上写写画画不小心留下来的。
“两千万大洋。”林锡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
这位甘肃省政府的掌舵人,坐在常敬之座位对面的沙发上,手里还不时翻着一份密密麻麻的报表,“短短两个月时间,就烧掉了这么多。相当于今年全省总税收的五分之一,够金城附近的老百姓吃三年粮食了。”
常敬之转过身,拿起桌上的保温杯喝了一口热茶,热气模糊了他的视线。两千万大洋,这个数字背后,是装甲支队消耗的炮弹、摩托化步兵旅的燃油、医院里源源不断的药品,还有被战火摧毁的桥梁和道路。
他沉默片刻,缓缓说道:“钱没了,可以再赚。陇海西线的建设终于走上了正轨,预计明年六月就能通到天水,到时候从连云港、上海运粮食和物资,运费能省几十倍了,用不了多久,这点损失就能补回来。”
林锡光苦笑一声,摇了摇头:“常司令,你我都清楚,最难补的不是钱,是人。”
他指着报表上另一组数字,“这次战争,咱们牺牲了一万多名战士,其中装甲试验支队的坦克兵就占了三百多。那些能熟练操作三号坦克主炮、能在戈壁里维修发动机的老兵,不是靠几个月训练就能练出来的。”
常敬之原本比较舒展的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想起了装甲支队、第五、第六师里那些年轻的面孔——有很多都是从他老家招来的子弟兵,还有经过层层筛选跟着白俄技师学维修的小伙子们,还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军校跟着德国教官学习的军校学员。他们中的有些人,再也回不来了。
就在两人为战后变得糟糕的经济形式发愁时,参谋官敲门进来,递上一份文件:“司令,林省长,外面有些舆论不太好。城里的学生和工人在议论,说咱们这场仗打得不值,耗光了甘肃的家底。”
林锡光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了一遍,眉头皱得更紧了:“是有人在背后煽动。这些言论看似是质疑战争消耗,实则是在动摇人心。要不要让宪兵队去查一查?”
常敬之却摆了摆手,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堵不如疏。老百姓受教育程度低,容易被带节奏,但这不是愚弄他们的理由。咱们要是一上来就抓人、封嘴,反而落了下乘,正好中了背后人的圈套。”
他沉思片刻,突然眼睛一亮:“这场战争的原因,咱们不用藏着掖着。就明说,是为了打通贸易通道,为了甘肃的利益。战后陇海线通了,粮食能从沿海运进来,物价能降下来,老百姓能吃到便宜的米和面,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至于为什么打?就往南京身上推——是中央政府逼得太紧,咱们不得不打。”
林锡光眼前一亮瞬间也明白了常敬之的意图:“这个说法好!既说了实话,又把责任推给了南京,老百姓容易理解,也能接受。”
“还有那些学生、工人、农民”常敬之继续说道,“不用打压。让教育厅、实业厅、农业厅的人去跟他们谈,称赞他们逻辑学得好,懂得关心甘肃的前途。告诉他们,‘甘人爱甘’的爱国教育没有白受,他们的质疑,是对甘肃负责任的表现。”
这个决定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让那些躲在背后煽动舆论的人完全不知所措。他们原本精心策划的一切,都在常敬之等人的这一决定面前土崩瓦解。
在这些人的预想中,甘肃的这帮“狗军阀”肯定会像其他地方一样,采取强硬手段来应对这些质疑和挑战。他们会抓人、封校、打压异见,将教育系统搞得乌烟瘴气,让工业发展陷入停滞,甚至还会对农村基层的建设造成严重破坏。
然而,常敬之他们的做法却完全出乎了这些人的意料。他们不仅没有采取任何镇压措施,反而对这些人的质疑表示了称赞。这种反应简直就是匪夷所思,完全打乱了那些煽动者的计划。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些人开始怀疑自己的消息是不是出现了错误,或者是常敬之他们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无论如何,这个不合理的情况让他们感到万分困惑和焦虑。
就在这些人疑惑不解的时候,甘肃保安司令部里,赵峰正带着手下们忙得脚不沾地。他们早就盯上了那些煽动舆论的人,顺着线索摸下去,很快就抓了一批人。
“爱慕江西的,买张火车票让他们去江西;想回南京的,给他们发路费,让他们滚回南京。”赵峰坐在办公桌后,手里拿着一份名单,语气冰冷,“查实的日本人和联盟人,不用客气,沉到黄河里去,给黄河老母亲增点肥。”
旁边的副官小心翼翼地问道:“那西北军和晋绥军的情报人员怎么办?要不要……”
赵峰摆了摆手:“不用赶尽杀绝。找上门敲打一番,让他们知道甘肃不是好惹的就行。都是国内势力,留有余地,日后好相见。这也是司令的意思。”
短短几天,保安司令部就处理完了所有煽动者。国内的势力被打发走,国外的间谍被秘密处决,金城、西宁这些地方的舆论很快就平息了下来。
老百姓们被转移了视线之后对陇海线通车后的生活充满了期待,他们憧憬着交通便利带来的种种好处。
而参与甘肃舆论危机的学生、工人和农民们,由于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肯定,也开始将注意力转向战后的现实问题。
在处理完相关事务后,常敬之决定暂时将军务交由自己的参谋部和影子参谋团负责,以便能够抽出时间去做一件重要的事情——走访那些牺牲战士的家庭。
这些牺牲的战士,都是他的家乡子弟兵。在这个时代,即使是最坏的军阀,对待自己的子弟兵也不会太差。至于,那些不把人当人看的败类,就另当别论了。
喜欢重生民国之我在西北当军阀请大家收藏:(www.2yq.org)重生民国之我在西北当军阀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