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内务府核账的成功,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宫廷内部激荡起层层涟漪。女学的形象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宫女识字的地方”,而是逐渐被视为一个拥有“专业人才”的独特机构。这种观念的转变是微妙而深刻的,它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沈芷衣和她所倡导的女学理念,获得了更为广泛的接纳与尊重。从前那些或轻视、或观望的目光里,多了几分审慎的掂量与发自内心的佩服。
沈芷衣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开始稳步推进她的“人才储备计划”。她深知根基不稳则大厦将倾的道理,因此并未急于求成地将触手伸向更敏感、更容易引来非议的前朝事务,而是继续深耕于宫廷内部的管理与运作这片沃土。在取得皇帝默许和内务府心照不宣的配合后,她开始系统性地、有步骤地派遣女学中表现出色的学员,参与到宫廷各类事务的辅助管理中去。
她的安排极具巧思。对于在算学上展现出过人天赋的学员,她推荐其进入司计司,协助处理庞大的宫内物资流转记录。这些姑娘们将女学中学到的表格归类法与复式记账法应用于实践,将以往冗长混乱的流水账,整理得条分缕析,一目了然,极大地提升了效率,也让一些陈年积弊无处遁形。
对于那些心思缜密、文笔娟秀的学员,沈芷衣则设法让她们进入尚仪局,帮忙整理归档浩如烟海的宫廷礼仪典章、历年赏罚记录以及内外命妇的往来文书。这项工作不仅锻炼了她们的文书能力,更让她们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宫廷运作的规则与脉络,眼界为之大开。
甚至,对于少数几位对医药表现出浓厚兴趣,且已通过太医院医师初步考核的学员,沈芷衣也大胆地为她们争取到了机会,允许她们进入太医院下属的药库,学习药材的辨识、分类、炮制与保管知识。她们细致认真的态度,以及对药材特性出乎意料的敏锐感知,很快赢得了药库老司药们的认可。
沈芷衣为这些参与实践的学员定下了严格的规矩,并反复耳提面命:“尔等此去,是为学习,是为做事,非为争权。只提建议,不行决策;多听多看,慎言慎行。”她将她们的角色清晰地定位为“辅助者”与“学习者”,而非“管理者”或“监督者”。这种低调而务实的姿态,如同给车轮加上了润滑,有效地消除了许多潜在的阻力与敌意,使得这项破天荒的举措得以平稳推行。
与此同时,这些被委以职责的学员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她们不再是局限于书本和课堂的女学生,而是真真切切地参与到宫廷这部巨大机器的运转中。她们的眼界、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自信,都在日复一日的磨砺中飞速成长。更可贵的是,她们开始形成一种微妙的联系与认同感,一种基于共同经历与理念的姐妹情谊。
她们并未将工作中获得的经验私藏,而是常常聚在一起交流。司计司的学员带回了更复杂的账目处理案例,尚仪局的学员分享了公文撰写的规范与技巧,药库的学员则讲解了药材保管的禁忌与心得。这些来自一线的、鲜活的问题与知识,被她们带回女学,与同窗和师长们一起探讨,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女学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充实,使得教学不再脱离实际。
一种良性的、充满生机的循环正在这深宫之中悄然形成:女学作为源头,培养出具备基础素养的人才;这些人才投身于各种实践岗位,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开阔视野,并将宝贵的经验反馈给女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内容的深化,又吸引和培养了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沈芷衣所播下的星星之火,正在宫廷这片曾经看似板结的土地上,以其坚韧而蓬勃的生命力,悄然蔓延,润物无声地改变着周围的生态。
萧景玄将这一切不动声色的变化尽收眼底,心中对沈芷衣的评价愈发复杂难言。他欣赏她这份不骄不躁、步步为营的智慧与远见,更深切地认同她所做之事的价值——这确实于宫廷、于社稷有长远的益处。但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帝王,他对于任何可能超脱掌控的力量,都保持着本能的一丝警惕。他清晰地感觉到,沈芷衣所凝聚起的这股力量,并非依赖于传统的权位或恩宠,而是建立在“能力”与“知识”这些更本质、也更难剥夺的基础之上。它们分散时微不足道,但一旦被有效地组织起来,其潜力不容小觑。
然而,目前这股力量所带来的,全是积极正面的效益,于国于宫皆有利无弊,他找不到任何理由去制止,反而需要适时地给予鼓励与支持,以彰显圣明。他只是偶尔会在批阅奏章的间隙,抬首望向女学的方向,心中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思绪:沈芷衣,你这般润物无声地经营,你的下一步,究竟会稳稳地迈向何方?这无声浸润的涓涓细流,最终,又会汇聚成怎样的波澜?
喜欢锦瑟之谋请大家收藏:(www.2yq.org)锦瑟之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