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佳的指甲在手机屏幕上掐出四道白印。牧原股份的K线图像条被踩扁的绿蛇,在晨光里蔫头耷脑——她上周刚重仓买入,就因为财报上那句“净利润同比增长300%”,现在账户浮亏15%,早餐的豆浆喝起来都像掺了黄连。
“教科书上说市盈率低于10倍就是价值洼地啊!”她对着教室的玻璃窗叹气,倒影里的自己眼眶通红,像只被雨水打湿的兔子。窗台上的多肉植物耷拉着叶片,仿佛也在为她的账户默哀。
教授刚用粉笔在黑板画完太极图,粉灰在阳光里跳舞。他举起一张打印的K线图,边缘的咖啡渍晕成一片褐色,像极了牧原股价那道难看的下行曲线。“你们觉得这是业绩和股价的背离,”他突然提高声音,像在揭开蒸锅盖,“其实是没看懂股市里的阴阳道——财报里的‘阳’,早就藏着股价的‘阴’,就像一锅猪肉炖粉条,肉香飘出来的时候,火候可能已经过了。”
窗外的卖菜大妈正吆喝着“新鲜猪肉便宜卖咯”,声音钻进教室,和教授的话撞了个满怀。今天我们就借着这锅“猪肉炖粉条”,聊聊那些财报里的阴阳密码:为什么净利润暴涨,股价却跌跌不休?为什么你盯着“红烧肉”流口水时,市场早已端上“凉拌菜”?更重要的是,当你捧着财报当圣旨时,那些被你忽略的“阴面”,恰恰是股市给你的警示——你会发现,股市从来不是比谁看得懂财报,是比谁看得懂“财报背后的潜台词”,而这潜台词,就藏在阴阳相生相克的道理里,藏在那锅猪肉炖粉条的火候里。
一、当你捧着“业绩大增”的财报时,市场已在算“下一锅的账”
“这到底是为什么啊?”刘佳佳的马尾辫随着摇头的动作甩动,扫过顾华的笔记本,把他刚画的K线图蹭花了一小块。“牧原去年净利润300亿,是前年的三倍!市盈率才9倍,按巴菲特的理论,这就是送钱啊!”她的手指在屏幕上戳着那个绿色的“-5.6%”,像是要把它戳成红色。
教授把一根粉笔掰成两段,一段代表“财报”,一段代表“股价”:“你看,财报说的是‘上一锅肉’有多香,股价反映的是‘下一锅肉’够不够吃。牧原去年的利润,就像你闻到的肉香,确实诱人;可市场早就看到猪肉价格从20块跌到12块,算着‘下一锅肉可能没那么多了’,股价能不跌吗?”
他突然指向窗外的猪肉摊:“上周我买五花肉,25块一斤,这周就20块了。大妈说‘养猪的太多,供大于求’——这就是股市在算的账。财报是后视镜,告诉你过去开得有多快;股价是前挡风玻璃,盯着前面的路有没有坑。”
顾华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了然:“我懂了!就像美团,一季度净利润涨了87%,可股价还跌了5%。因为人民日报说‘别内卷了’,市场在想‘下一锅可能要加监管这把盐’,再香的肉也会变味。”他的笔尖在笔记本上写下“政策风险”,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盐罐。
“太对了!”教授拍了下手,粉笔灰簌簌落在太极图的“阴鱼”眼里,“《道德经》说‘反者道之动’,万事万物发展到极致,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牧原的净利润涨到三倍,就像锅里的肉炖得太烂,再炖下去就要散了。市场怕的不是现在的肉香,是‘肉香太浓,后面可能没肉了’。”
他讲了个菜场大妈都懂的道理:“去年猪肉贵,养猪的都赚疯了,于是大家都开始养猪,能繁母猪数量涨了20%。这就像你家炖肉香飘满楼道,邻居们都回家起锅炖肉——结果就是肉太多,价格跌,利润降。股市早就算好了这笔账,所以当你还在为‘上一锅肉香’激动时,它已经在抛售了。”
刘佳佳突然想起自己买猪肉的经历:“上个月超市特价,五花肉18块一斤,我囤了五斤。结果这个月降到15块,我妈骂我‘不会看行情’——原来我在股市犯的错,在菜场也犯过!”她的声音低了下去,像泄了气的气球。
教授把两段粉笔重新拼在一起:“你看,财报和股价不是敌人,是前后脚。财报告诉你‘过去很好’,股价提醒你‘注意未来’。就像那锅猪肉炖粉条,你不能只看现在肉多,得想想火是不是太大,会不会糊锅;不能只看现在香,得想想盐是不是放多了,后面会不会齁得慌。”
二、你盯着“市盈率低”的数字时,没看到“锅里的水快烧干了”
“可市盈率低总没错吧?”廖泽涛举着平板电脑,屏幕上是牧原股份的财务数据,“9倍市盈率,意味着只要9年就能收回成本,这在行业里算很低了!”他的眉头拧成个疙瘩,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像是在为自己的判断辩护。
教授突然从讲台下拿出一个砂锅,里面装着半锅水:“咱们来做个实验。这锅水就像公司的利润,现在看着挺满(高利润);火就像行业周期,现在很旺(猪肉价格高)。你觉得市盈率低,就像觉得‘水挺多,很安全’,可你没看到火太旺,水很快就会烧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