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灾区点起了数堆篝火。橙红色的火光照亮了人们的脸庞,也温暖着这个经历了巨大创伤的地方。经过一天的努力,情况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伤患得到了救治,灾民有了热粥充饥,临时住所也搭建了不少。
苏明远坐在一堆篝火旁,正在整理一天来收集的灾情资料。张钦差在另一边与何知县谈话,虽然声音不大,但从何知县不断点头哈腰的姿态来看,显然谈得并不轻松。
苏老爷,您喝点热汤吧。刘村正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粟米粥走过来,您忙了一整天,都没好好吃过饭。
苏明远接过粥碗,感受着手心传来的温暖:多谢村正。大家的情况怎么样?
好多了,真的好多了!刘村正眼中闪着感激的光芒,孙大夫说,那几个重伤的都脱离危险了。还有老人孩子们,吃了热粥,精神也好了许多。
苏明远点点头,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这种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人的感觉,比考中进士时的荣耀感更加深刻和持久。
村正,明天还有很多事要做,苏明远放下粥碗,排水、重建、恢复生产,都需要统筹安排。你们村里可有读过书的人?能帮忙统计和记录?
有的,我侄子刘小三读过几年私塾,字写得不错。刘村正立即回答,苏老爷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
那就好。明天让他协助我整理各种文档,这样申请朝廷拨款时会更有说服力。
正说着话,张钦差结束了与何知县的谈话,朝苏明远这边走来。何知县则显得有些失魂落魄,匆匆告辞离去。
苏大人,张钦差在苏明远身边坐下,忙了一天,感觉如何?
累是累了些,但心里很踏实。苏明远如实回答,能为百姓做些实事,比在京城里空谈强多了。
张钦差点点头:这话说得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才是读书人的本分。他停顿了一下,你今天的表现很不错,处事有条理,更难得的是有一颗仁心。
大人过奖了。在下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苏明远谦逊地说。
不用谦虚。张钦差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我观察你一天了,发现你有几个特点:遇事不慌,思路清晰,敢于担当,更重要的是真心为民。这些品质,在如今的官场上并不多见。
苏明远有些意外。他没想到这位地位崇高的钦差大人会如此直白地评价一个初入仕途的小官。
不过,张钦差话锋一转,你也要记住,为官之路并不平坦。今天你得罪了何知县,以后可能会遇到一些阻碍。
苏明远心中一凛:请大人指教,在下该如何应对?
张钦差望着远处的火光,缓缓说道:为官有三个层次:下者谋利,中者谋名,上者谋道。很多人一辈子都在第一层徘徊,少数人能到第二层,能达到第三层的,寥寥无几。
何为谋道?苏明远虚心请教。
道者,正道也。君子之道,仁民爱物。张钦差转头看着苏明远,简单说,就是将天下苍生放在心中,以民为本,以德为先。
苏明远若有所思:可是在实际的官场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利益冲突,如何坚持这种理想?
这就是最难的地方。张钦差叹了口气,官场如战场,既要有理想,也要有手段。既要坚持原则,也要学会变通。这需要很高的智慧和很强的定力。
两人正谈着,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争吵声。苏明远起身望去,只见几个衣着较好的人正在与灾民发生冲突。
怎么回事?苏明远连忙走过去。
苏老爷,一个灾民气愤地说,这几个人说是附近地主家的,要我们赔偿他们的损失!
苏明远仔细一看,为首的是个三十来岁的胖子,穿着绸缎衣服,身后跟着几个家丁模样的人。
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灾民赔偿?苏明远问道。
胖子上下打量了苏明远一眼,见他年纪轻轻,有些不屑:你又是谁?管得着吗?
在下苏明远,奉朝廷之命协助救灾。苏明远亮出了何知县给的手令,请问阁下如何称呼?有何要求?
胖子见到官印,脸色变了变,但语气仍然很冲:我是李府的管家李三。我家老爷的田地被这些灾民弄脏了,牲畜也跑到我家地里糟蹋庄稼,当然要赔偿!
苏明远听得一头雾水:这是天灾,不是人祸,为何要灾民赔偿?
什么天灾人祸!李三蛮横地说,反正损失是事实,必须赔偿!每户五两银子,一文钱都不能少!
周围的灾民听了都愤怒起来。一个老汉哭着说:我们家房子都被冲垮了,哪里还有银子赔给他们?
苏明远心中怒火中烧。这些人简直是趁火打劫,在灾民最困难的时候还要敲诈勒索。
李管家,你们这样做是不对的。苏明远尽量控制着语气,灾民已经够可怜了,你们怎么忍心再增加他们的负担?
什么对不对?李三丝毫不让步,损失就要赔偿,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你一个外来的官,管不着我们本地的事!
张钦差在一旁冷眼观察,没有立即介入。他想看看苏明远会如何处理这种棘手的情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