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迁仪式后的第三天,苏明远正式开始了礼部尚书的工作。清晨时分,他乘坐着新配备的官轿来到礼部衙门,发现门前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有礼部的官员,也有其他部门的人员,还有一些他不认识的面孔。
礼部的门第比工部更加宏伟,门楣上两个大字金光闪闪,显示着这个部门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
陈侍郎等人早已在门前等候:下官等恭迎尚书大人!
诸位客气了。苏明远下轿后,环视了一圈聚集的人群,今后我们就要共事了,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进入礼部大堂,苏明远发现这里的布置与工部截然不同。到处都是古色古香的摆设,墙上挂着历代礼制的图表,书架上摆满了经史典籍,整个环境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大人,这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办公室。陈侍郎引着苏明远来到一间宽敞的房间。
办公室很大,陈设典雅,正中央是一张红木大案,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和一些必要的文件。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挂着的一幅字:「礼者,理也」,字体苍劲有力,想必是前任尚书的手笔。
苏明远坐在大案后,感受着这个位置带来的不同感觉。从这里,他将要管理整个礼部的事务,制定关系到国家文化和教育的重要政策。
请各司司长都来见我。苏明远对陈侍郎说道。
不多时,礼部四司的司长都到齐了:仪制司掌管朝廷典礼制度,祠部司掌管祭祀和宗教事务,主客司掌管外交礼仪和朝贡事务,精膳司掌管宫廷饮食和宴席安排。
这四个司的职能涵盖了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重要方面,责任重大。
诸位,苏明远开门见山,我虽然新任尚书,但希望我们能够坦诚相待。各司的工作现状如何?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有什么建议需要提出?请大家畅所欲言。
仪制司的司长首先发言:大人,我司负责朝廷各种典礼制度,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一些制度过于繁琐,执行起来效率不高。比如一些祭祀典礼,程序多达几十项,耗时费力。
祠部司长也有话说:大人,各地寺庙道观的管理存在一些混乱,有些地方的宗教活动缺乏规范,需要加强管理。
主客司长提出:大人,近年来朝贡国家增多,接待工作压力很大,而且各国礼仪不同,有时容易出现冲突。
精膳司长的问题相对简单:大人,主要是宫廷宴席的标准需要明确,避免铺张浪费。
听完各司的汇报,苏明远对礼部的工作有了初步了解。确实如他所料,这里的工作更多涉及文化和制度层面,与工部的技术性工作有很大不同。
诸位的意见都很中肯,苏明远总结道,看来礼部的工作确实需要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我们既要维护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大人英明。众人齐声赞同。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通报声:大人,宫中来人了,说皇上有旨意传达。
苏明远心中一动,连忙出去迎接。来的是一名内侍,手中拿着一份密旨。
苏大人,皇上有口谕:边疆事务刻不容缓,望苏大人尽快拿出具体方案。
苏明远接过密旨,心中明白皇帝的急迫心情。看来,虽然给了他一些适应期,但边疆问题确实不容拖延。
送走内侍后,苏明远回到办公室,心情复杂地看着手中的密旨。他现在要同时处理两个完全不同的重大任务:管理好礼部的日常工作,推进边疆治理方案的实施。
这种双重责任的压力,让他深深感受到了高位的不易。
大人,有什么问题吗?陈侍郎关切地询问。
没什么大事,只是皇上对边疆事务比较关心。苏明远将密旨收好,我们继续讨论礼部的工作。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苏明远详细了解了礼部的各项工作制度和流程。他发现,礼部确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部门,它不像其他部门那样有具体的产出,但它管理的都是关系到国家文化根基的重要事务。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科举制度的管理。礼部负责全国科举考试的组织实施,这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大人,今年的春闱即将开始,需要您亲自主持。陈侍郎提醒道。
春闱!苏明远想起了自己当年参加科举的情景,那种紧张激动的心情至今记忆犹新。现在,他却要站在主考官的位置上,选拔新一代的人才。
关于春闱的安排,请准备一份详细的方案给我过目。苏明远说道,我要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绝不允许任何徇私舞弊的行为。
是,大人。
忙碌的一天很快过去了。傍晚时分,苏明远准备回府,陈侍郎又跟了上来。
大人,有件事需要向您汇报。陈侍郎神情有些犹豫,今天有几位朝中官员的家属来拜访,暗示希望在春闱中给予关照。
苏明远停下脚步,严肃地看着陈侍郎:这种事以后不要再提了。科举考试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任何人都不能搞特殊。如果再有类似的要求,直接拒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