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天坛广场渐渐热闹起来。
百官盛服而至,依品级次序排列。各国使节身着本国服饰,或华贵或异域,为这场盛典增添了几分多彩。
苏明远站在祭台下方的指挥位置,环顾四周,确认每一个环节都在按计划进行。
辰时正,皇帝驾临。
龙辇缓缓而来,御林军开道,仪仗队浩浩荡荡。皇帝身着龙袍,头戴冕旋,威严庄重。
恭迎圣驾!
百官齐齐跪拜,山呼万岁。
苏明远也跪在地上,心中却在默默祈祷:千万不要出岔子,千万不要出岔子……
皇帝登上祭台,礼部尚书主持祭天仪式。
奏乐!
太常寺的乐师们奏起庄严的祭祀乐曲。编钟、编磬、古琴、瑟、笙、箫等古乐器齐鸣,声音悠扬而庄重,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
接着,六十四名舞者排成八行,开始表演祭祀舞蹈。她们身穿素衣,手持羽毛,动作整齐划一,如行云流水。
苏明远在下面盯着每一个细节,生怕出现差错。
还好,一切顺利。
祭天仪式进行了整整一个时辰,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礼制进行。
皇帝焚香祷告,向上天禀报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然后献上三牲、玉帛、美酒等祭品。
整个过程庄严肃穆,没有一丝差错。
祭天仪式结束后,进入朝见环节。
这是各国使节觐见大宋天子的时刻。
宣,各国使节觐见!内侍高声唱名。
首先是高丽使团,使节三跪九叩,恭敬地向皇帝献上本国特产——高丽参、海产、织锦等。
然后是交趾、占城、真腊等国,一个个使节依次上前,献上各自的贡品。
轮到波斯使团时,苏明远心中一紧。
还好,波斯首席使节虽然脸色还有些苍白,但精神已经好多了。他在副使的搀扶下,完成了觐见礼仪,献上了波斯的珍宝——宝石、香料、地毯等。
朕很高兴看到各国使节远道而来。皇帝满意地说,这说明大宋的威德,已经传播四方。朕愿与各国友好往来,共享太平盛世。
各国使节齐声致谢。
朝见仪式也顺利结束。
接下来是宴会环节。
在专门搭建的宴会大殿内,摆放着数十张宴席。皇帝坐在主位,百官和各国使节按序入座。
光禄寺准备的御宴极为丰盛——山珍海味、南北佳肴应有尽有。有北方的烤羊肉、南方的蒸鱼、西域的果子、东海的海鲜……
席间,乐师演奏着轻快的音乐,舞者表演着优美的舞蹈。
气氛热烈而和谐。
苏明远虽然也入席,但心思全在观察整个场面上。他注意到每一个使节的反应,每一个环节的进行,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突发状况。
正在这时,高丽使节站起来,要向皇帝敬酒致词。
大宋天子,高丽远在东方,素仰天朝威德。今日得见圣容,三生有幸。高丽愿永远臣服大宋,岁岁来朝。
说完,他一饮而尽。
皇帝大悦,朕也敬你一杯。
接着,波斯使节也站起来致词:波斯在万里之外,闻说大宋国富民强、文治武功。今日亲见,果然名不虚传。波斯愿与大宋世代友好,互通有无。
其他国家的使节也纷纷致词,场面热烈。
皇帝心情大好,频频举杯。
看到这一幕,苏明远终于松了一口气。
宴会进行到午后,才渐渐散去。
皇帝起驾回宫前,特意把苏明远叫到跟前。
苏爱卿,这次大典办得很好,朕很满意。皇帝难得露出笑容,你辛苦了。
臣不敢居功。苏明远跪下道,这是各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果。
你也不必谦虚。皇帝道,朕都看在眼里。你这一个月的辛劳,朕都知道。回头,朕会好好赏赐你的。
谢圣恩。
送走了皇帝,苏明远又继续监督善后工作。
虽然典礼结束了,但还有很多收尾工作要做——清理现场、结算费用、安排使节返程等等。
一直忙到傍晚,他才终于可以回府休息。
走出天坛时,夕阳西斜,将整个天空染成金红色。
苏明远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祭台。一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空地;现在,这里见证了一场盛大的典礼。
这一个月的心血,终于有了回报。
回到府中,他刚坐下,就听到门外一阵喧哗。
原来是朝中许多官员都来道贺。
王旦、李及、薛奎,还有许多之前支持他的官员,都带着礼物前来。
苏大人,今日盛典,堪称完美!
苏兄,佩服佩服!
苏尚书真是能人!
众人纷纷称赞。
就连平时对他有些意见的礼部尚书,也来了:苏大人,老夫今日算是开了眼界。这么大的典礼,能办得如此井井有条,实属不易。
礼部尚书过奖了。苏明远谦虚道,还要多谢礼部的大力配合。
觥筹交错间,王旦拉着他到一旁,低声说:明远,你知道吗?今天圣上在宴席上,当着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节的面,多次提到了你。说你年轻有为,办事得力。这是很高的评价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