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侍郎案震动朝野,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刑部对刘侍郎及其党羽进行了严审,很快就查清了他们的种种罪行。除了伪造证据陷害李及,还牵扯出一系列贪腐案件——受贿、卖官、包庇等等。
皇帝震怒,下旨严惩。刘侍郎被判流放三千里,永不叙用;其余涉案官员,轻则革职,重则杖责入狱。
一时间,朝中保守派遭受重创,许多官员人人自危。
而改革派则士气大振。
这天,苏明远正在三司处理公务,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喧哗。
怎么回事?他皱眉问。
大人,是刘侍郎的家属来了。李安走进来,低声道,他们跪在门外,说是要见您。
见我?苏明远一愣,他们找我做什么?
说是要求您高抬贵手,放刘侍郎一马。
苏明远冷笑一声。这些人还真是找错了对象。刘侍郎的案子是皇帝亲自定的,他一个三司使,哪有权力更改?
告诉他们,此案已经定论,任何人都无权更改。让他们回去吧。
但那些人不肯走,一直跪在门外哭诉。
苏明远只好让人将他们请到偏厅,亲自接见。
刘侍郎的夫人是个四十来岁的妇人,带着两个孩子,都是十几岁的少年。三人一见到苏明远,立即跪下磕头。
苏大人,求您救救我家老爷!刘夫人哭道,老爷虽然有错,但罪不至死。他这一去三千里,生死未卜。求您看在同僚的份上,向圣上求个情……
夫人请起。苏明远叹了口气,并非我不想帮,实在是无能为力。刘大人所犯之事,是欺君罔上、陷害忠良,这是死罪。圣上从轻发落,只是流放,已经是开恩了。
可是……可是……刘夫人泣不成声。
而且,刘大人在位多年,手握重权,家中必然积蓄丰厚。苏明远看着她,我听说,刘府光是田产就有数千亩,京中宅院三处,还有大量金银细软。即使刘大人流放了,夫人和公子们也不至于生活无着。
刘夫人和两个孩子闻言,都低下了头,不敢再说什么。
他们心里清楚,父亲这些年确实捞了不少钱,家中资产丰厚。只是现在父亲获罪,这些财产能保住多少,还是未知数。
夫人,我能给你们的建议是,好好守住家业,教育孩子,别再走父亲的老路。苏明远语重心长地说,刘大人这次获罪,就是因为不择手段、心术不正。你们若能引以为戒,将来未必不能东山再起。
多谢苏大人教诲。刘夫人擦了擦眼泪,带着两个孩子告辞了。
送走了刘家人,苏明远回到书房,却没有心情继续工作。
他想起了刚才那两个少年的眼神——有恐惧,有茫然,也有一丝怨恨。
他们大概觉得,是他害了他们的父亲吧。
但苏明远问心无愧。
他从头到尾,都没有主动陷害刘侍郎。是刘侍郎自己先起歹心,要陷害李及;是他自己伪造证据,触犯国法。
苏明远只是顺势而为,让真相大白于天下罢了。
这不是陷害,这是正义。
但他也明白,在那两个少年眼中,所谓正义不正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父亲被流放了,他们的家破碎了。
这就是政治斗争的残酷之处——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立场的不同。
正沉思间,门外又传来脚步声。
这次来的是王旦。
王相。苏明远起身相迎,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老夫是来恭喜你的。王旦笑道,这次刘侍郎案,办得漂亮。
王相过奖了。苏明远谦虚道,明远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别谦虚了。王旦在椅子上坐下,老夫在朝中这么多年,什么事看不出来?这次从举报到查案,每一步都恰到好处,时机把握得分毫不差。若说背后没有人运筹帷幄,老夫是不信的。
苏明远笑而不语。
王旦也不追问,转而说道:不过,老夫今天来,是想提醒你一件事。
请王相指教。
刘侍郎虽然倒了,但他在朝中经营多年,门生故吏众多。王旦正色道,这些人虽然暂时不敢妄动,但心中必然怀恨。你要小心,别让他们抓住把柄。
明远明白。
还有一点。王旦压低声音,这次你虽然除掉了刘侍郎,但也让其他人看到了你的手段。有些人会敬畏你,但也有些人会更加防备你。
王相的意思是……
物极必反。王旦语重心长地说,你现在年纪轻轻就位列三司使,圣眷正隆,可谓春风得意。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谨慎。功高震主,自古以来都是大忌。
苏明远心中一凛。
王旦说得对。他现在确实太顺了——状元及第,升迁迅速,手握重权,而且每次都能化险为夷,甚至反败为胜。
这样的人,别说皇帝会忌惮,就连其他大臣也会心生防备。
王相的意思是,让我低调一些?
不只是低调。王旦道,老夫的意思是,你要学会示弱。偶尔吃点小亏,偶尔犯点小错,让别人觉得你也是人,也有弱点,也会失误。这样,大家才不会把你当成威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