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筹宏略,丹心绘锦章。
抗倭兴伟业,热血铸荣光。
柳昊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山岗之上,仿佛与周围的世界隔绝开来。四周一片静谧,唯有微风轻拂着山林,发出沙沙的声响,这声音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
他的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在脑海中狂奔。作为一个拥有未来记忆和思维的人,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他的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杀伤鬼子,减少炎黄人的损失,这就是我未来要做的事。”这个誓言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敲打着他的心房。
柳昊的眉头紧紧地皱起,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和坚定。他深知眼前的局势严峻,鬼子已经打到了家门口,而国府却毫无作为,甚至还在“攘外必先安内”。蒋光头根本不是想着民族利益,而是一心维护几大家族的利益。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让柳昊感到无比的愤怒和失望。
他不禁想,如果自己举起大旗,带领人们抵抗鬼子,是否能够改变这一局面呢?然而,他也清楚地知道,这样做不仅要面对鬼子的强大压力,还要时刻警惕国府的吞并。这无疑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但柳昊并没有丝毫退缩的念头。
在这静谧的山岗上,柳昊的内心世界波涛汹涌。他对国府的不作为感到深深的无奈,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忧虑和期待。然而,无论前方道路如何艰难,他都决心坚定地走下去,为了民族的利益,为了减少炎黄人的损失,他愿意付出一切。
“张小六就更指望不上了,一个整天沉迷于吸食大烟的头人,还能指望他能有什么作为呢?他这样的人,迟早会被蒋光头给吞并掉。要是我们带领东北的百姓去抗战,一旦我们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他肯定也不会容忍我们的存在。”柳昊一脸无奈地摇了摇头,心中对于东北目前的局势愈发感到担忧。
他不禁长叹一口气,继续说道:“未来我们不仅要面临来自旭日的疯狂绞杀,还要应对其他诸多强国的挑战。一个强大的炎黄,绝对不是他们所愿意看到的。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地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让他们不敢轻易地来挑衅我们,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这个乱世中站稳脚跟,最终成就一个全新的炎黄!”
柳昊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明亮而坚毅的光芒。尽管他深知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无数的荆棘和困难,但他却毫不退缩,毅然决然地选择勇往直前。
柳昊的思绪如脱缰野马般狂奔,他的脑海中不断闪现着当下局势的种种细节和可能的发展。
“如今,旭日国仅仅是靠着一小撮少壮派军官虚报军情,就成功地击败了东北军,并占领了以奉天为中心的十几个城池。”柳昊暗自思忖着,“这些人显然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局势的主动权。”
然而,柳昊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他敏锐地意识到,一旦旭日国尝到了这种甜头,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继续扩张。“他们绝对不会顾及所谓的国际压力,而是会毫不犹豫地将目前的两万关东军逐步扩充到一百多万人。”柳昊心中暗叹,“这样一来,他们全面侵华的战争计划恐怕就要提前六年实施了。”
这六年,对于柳昊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六年。他深知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必须紧紧抓住每一个机会,全力发展自己的力量。否则,一旦旭日国的战争机器全面开动,后果将不堪设想。
“现在旭日也处在经济危机当中,但这次侵略所得到的财富足以让他们渡过这次危机,还会让他们尝到甜头,加紧对东北的控制,获取更多的资源。” 柳昊分析着局势,心中暗暗思索着应对之策。
“如何在这几年里在东北扎下根,并将鬼子赶出去呢?”这个问题如同千斤重担,压在他的心头,却也成为他不断前行的动力。
“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柳昊眉头紧锁,回想起以往东北抗日联军的艰难处境。那些英勇的战士们,因为补给跟不上,在日军及伪军的步步紧逼下,被逐步蚕食。他们的牺牲令人痛心疾首,也让柳昊深刻认识到,没有稳定的补给,一切抵抗都将如无根之木。“其次,要有一个稳定的落脚点。”他喃喃自语道,只有拥有一个稳固的根据地,部队才能有休养生息、发展壮大的空间。然后,训练一支精兵至关重要,逐步扩大部队规模,才能在与日军的对抗中占据主动。再者,为了保证部队的持续发展,必须有充足的补给,要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打造一个能自给自足的战斗堡垒。
“当今急需解决的是人员和资金。”柳昊深知这两个问题的严重性,没有资金,部队的发展就如同无米之炊,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困难重重。但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光芒。“先打完这一仗,收拢打散的军人,这些军人直接可以作战。”他在心中默默盘算着,那些在战斗中失散的同胞,是宝贵的力量,只要将他们汇聚起来,就能迅速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再找一个根据地,加强训练,组织一个特战部队。”柳昊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蓝图,特战部队将成为部队的利刃,在战斗中发挥关键作用。“有条件将抚顺煤矿打下来增加兵员,那里可都是壮年人,稍微训练就可以打鬼子。”抚顺煤矿的工人们,饱受日军的压迫,一旦被组织起来,必将成为抗日的强大力量。“再安排周边城市的经济和情报网络。粮食、武器暂时只能靠缴获了。”虽然条件艰苦,但柳昊相信,只要合理规划,部队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