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董氏的安排下,当天晚上大家伙儿就分锅分灶了。
萧山萧宁雪他们同萧文昭一家十二个人一块吃,而萧老太爷他们就在另外那个楼里煮。
董氏开锁拿粮的时候,孙氏和李氏鬼鬼祟祟想跟进去。
萧书兰明明在军营里却不肯见他们,看样子是不打算认他们了,这让孙氏李氏充满了危机感,想要看看家里囤了多少米粮,他们可不想饿肚子。
董氏却只把门推开一线,闪身进去之后砰地把门关上,差点把两人鼻子撞扁。
“这天杀的董氏。”孙氏咒骂了一句,缩回了脑袋。
在外头等了会儿,董氏出来了。
端着两盆玉米面,两把咸菜,肉一概没有。
孙氏一看立马轮圆了眼睛。
“弟妹,难怪你要分开来吃呢,合着你们大鱼大肉,我们就只给点这种喂猪的东西?’
董氏可笑地望着她,“这大荒年的,外头不知道饿死多少人,你们还想着大鱼大肉?”
“中午有,晚上怎么就没有了?糊弄谁呢?“孙氏大饼子脸一板,若放在以前锦衣华服的时候,的确有几分贵妇人气势,可如今面颊皴裂衣裳肮脏,只凸显出无理和难缠。
董氏把面盆往地上一放,没好气地道:
“中午倾尽所有的吃了顿大鱼大肉,你们就认定顿顿能大鱼大肉了?看来中午就该让你们吃玉米窝头的。“
打决定分开吃,董氏就带着儿女用雪把存放鱼和野鸭的冰窖封了个死死的,没打算便宜了这些吃白食还不知感恩的人。
也不怕撕破脸,这样的兄弟妯娌倒不如没有,说完端着另一盆面往灶房里去。
她还真没忽悠孙氏李氏,粮食不够,这段时间夜饭的确只是一两个玉米窝头。
吃完就睡觉,也不用吃那么饱,浪费粮食。
孙氏李氏可不信,决定一会儿要晃过来看一看,若董氏敢背着他们煮好吃的,非把她脑袋摁锅里洗一洗。
把玉米面拿过去后,孙氏李氏愣住了。
不懂生火,不懂洗锅,不知道怎么把这粉粉弄成能下肚的食物。
她们北撤前,哪个房里不是三四个婆子婢女侍候着的?十指不沾阳春水,这种粗活哪懂做?
纵使坐上大船逃亡的路上,身边也是带了不少下人的。
后来大船搁浅,米粮不够吃,才一个个把那些婢女婆子打发走。
不过没了下人,不还有族人么?总归都是使唤人家干活的,连玉米面是什么东西都不认得。
“这鬼东西能吃吗?怎么煮?”孙氏一脸嫌弃地望着那盆玉米面。
李氏也是一脸为难,“要不去旁边看看董明珠他们是怎么做的?”
孙氏扯嘴一笑,“跑那去干嘛?家里不就有个懂的么?“说完打发小女儿去叫萧老夫人。
萧老夫人正服侍刚睡醒的萧老太爷在穿衣裳,照顾着这个大老爷穿好衣裳扶到火塘边坐下后,她进了灶房。
打孙氏手里接过面后,边舀水和面边语重心长地对孙氏和李氏道:
“小珍翠翠,往后没了下人使唤,许多事情你俩也得学着做了。”
“这是玉米面,先加水把面和好揉好,之后做成窝窝头,再上锅蒸.....”
萧老夫人话没说完,孙氏就打断了她。
“娘你可真能干,这都懂做,诶呀,我手都快要冻断了,去烤烤火再来。”
说完孙氏脚底抹油,溜了。
李氏也捂着肚子作痛苦状。
”娘,我肚子疼,去方便一下啊。“
也不等萧老夫人回话,转身就走。
两人一走就没再回来,留下萧老夫人独自在那忙活,连一个生火打下手的人都没有。萧老夫人一颗心也是拨凉拨凉的。
原本就不是萧文荣和萧文华的生母,又怎么指望孙氏和李氏这两个儿媳妇来心疼她?
说不定孙氏李氏还打心眼里瞧不起她,要不也不会遭到她们这样的对待。她突然想起两个亲生儿子,文昭和萧山。
多懂事孝顺的儿子?多贴心暖心的孙子孙女?
她若是同他们一道生活,此刻一准是坐在暖烘烘的炭盆边,喝着热茶有说有笑,等着董氏雪丫头她们端饭菜上桌就成。
哪像现在?侍候了老的侍候小的,哪个把她当长辈了?想到这里萧老夫人红了眼圈。
此刻旁边楼内,董氏母女,萧宁雪赛东施她们,全挤在灶房里,生火的生火,和面的和面,有说有笑气氛热烈。
萧宁雪不由就想起了萧老夫人,心疼道:“隔壁都是些不做事的,老祖母一准成了被使唤的那个人。’
董氏听了这话停下手里的活,一脸无奈地叹了口气。
“唉,我今天和你伯父劝了你老祖母半天,希望她能过来跟我们一道过,可你老祖母拒绝了。’
“她放不下你祖父,可你祖父又与我们水火不相融.....”
”且让她吃点苦头吧,等她看清那些儿孙的嘴脸、对他们死了心,就自然会来找我们的。”
萧宁雪觉得童氏说得的确在理,心里便好受些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