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议论民事的时候,朱高炽想到了去年,发生在皇宫门口的案子,一时兴起,这个叫做民意都督府的机构就拔地而起,就立在了皇宫门口的那条街道之上。
老爷子对此事情也很是支持。
“民乃国之基,如今天下言路通透,上奏的权力不应只集中在官僚的手上,普通百姓也应该能为自己所遭遇的不平而发声!”
这是他的原话,而对于这一决议,朝中也是无人敢反对。
虽然不知道这个所谓的都督府,将会在大明的社会产生何等反应,但朱高炽的心中却有着一道声音,告诉他,做了不就知道结果了。
而百姓增权,势必会引起官僚的不满,不少夫子认为,天下民众,多半都是没有经受过教育的,心思里面充满了野蛮,若官与之冲突,必定是民众的不对。
这一观念,立刻就遭到了许多朝臣的反对,有了朱高炽启蒙,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臣子,果真去了京城大街小巷做调查,并从中发现了许多真理。
百姓的确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活,但他们大多都是淳朴的,不会想着伤害他人的利益,一旦和官僚产生冲突,那么多半都是当官的起了私心。
朱高炽也是借助这些夫子迂腐的性子,将强化教育一事给提上了日程,一番刺激之下,这些读圣贤书的夫子就像是打了鸡血一般,誓要去除天下的蛮荒。
翌日,朱高炽起了个大早,趟着秋日的露水,穿过蒙蒙的晨雾,来到了公明殿中。
悬挂在房梁之上的正理牌匾是老爷子昨天晚上亲手提的,一群锦衣卫排成两排,站在殿中,充满了威严。
高堂之上,是一个缩小版的龙椅,在下人的簇拥之下,朱高炽很快就换好了用来断案的衣服,龙纹萦绕,看起来倒是有几分天老爷的意味。
老爷子本不想来的,但是挨不过心里的担忧,搬了一把金椅子,坐在一旁,悠悠的喝着茶水。
“皇爷爷,你怎么来了!”
朱高炽看到旁边那个熟悉的身影,脸色顿时一喜,三步作两部,快速的走了过去,一身繁琐的服饰也跟着颤了两颤。
“你慢点!”
老爷子瞪了他一下,随后腾出一只手来,帮助自己孙儿整理衣服,为了体现天子的威严,这所谓的金黄龙袍是必须的。
“马上就要开始审案了,还这么跳脱,要注意身份!”
听到这般老套的教诲,朱高炽只好吐了吐舌头。
很快,一道钟声从宫内深处传来,悠长的震响环绕整个大殿,爷孙两人缓缓落坐,负责纪录案子的文官也走了进来,大臣们也跟着到位。
“参见陛下,皇孙殿下!”
“平身!”
老爷子喝茶没有说话,倒是让朱高炽如坐针毡,清了清嗓子,极度不自然的让跪倒一片的臣子起身。
见他这般模样,朝臣们眼中也闪过一丝好笑,但碍于此刻的严肃场面,他们只能将脸给板起来。
“咳咳,昨天递上来的折子,说是百姓告状,而且这事就是发生在不久前!”
尽量低沉着声音,朱高炽将折子上所言给复述了一边。
“这才是真实的民间情况,平日你们所报告上来的,恐怕都是糊弄孤的吧!”
冷冽的语气在殿中回荡,臣子们都低下了头颅,为了能在自己位置上坐得长久,他们倒是的确喜欢编造一些事实。
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锦衣卫都调查得差不多了,而之所以在开审之前,作出这番敲打,为的就是给那些有歪心思的官员予以警告。
“炽儿说的没错,来把事情完整的叙述一边!”
老爷子放下茶杯,淡淡的补充了一句,随即负责记录的文官就缓缓起身,走到殿中,开始奏报。
“启禀陛下,皇孙殿下,就在十四天前,苏州长洲县民陈浩等人,前往县令家中售卖粮食,因为秤砣不合理而发生了冲突,遂几人合谋,绑了县令,押送到了京城告状,昨日才抵达。”
“臣在得知了事情的经过之后,不敢怠慢,立刻让锦衣卫出马彻查,并且上奏殿下,等待裁决。”
几句话将事情给理顺,他又再次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之上。
“臣昨日前往驿站,取了陈浩证词,事情的完整经过已经纪录在其上,还请陛下殿下过目!”
说着,递上来一本卷宗,侍立在一旁的太监连忙快步走了过去,旋即送来。
朱高炽将卷宗拿在手中,刚想要递老爷子看看,却不曾想对方摆摆手,示意他自行决断。
“既然如此,孤就念出来,让诸位爱卿也来断断这家务事!”
随即,他就打开卷宗,开始念道。
“草民陈浩,长洲县陈家村人,身体健壮,成家之后,就接替了自家田产,在长洲县种地,在勤劳的耕作之下,日子也渐渐富裕起来,家里也有了三头牛。”
三头牛,那的确是混的不错。
“今年春耕,村中有几户人家前往苏州做生意,田地就空缺了下来,草民就想着,多种一点是一点,所以在请求同意之后,就将这些多余田亩给一同照顾了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