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封赏,皇恩浩荡。
高远接了这个差事,不远万里来到隐阳,本以为趁机捞点油水,为此还特意叮嘱礼部官员,要他暗示赵拦江,这次封赏不一般,让赵拦江准备好人情,谁料不但没有热汤热饭,连像样的吃食都没有,憋了一肚子火气。
一夜无话。
次日,高远所率的禁卫军入城,他才有了传旨钦差的模样,摆出了架子,在城主府议事厅内召见众人。
高远道,“赵游击,这次咱家离开京城,带来了两道圣旨,不知你想听哪一道?”
他不称赵拦江为赵城主或赵将军,而是成为赵游击,显然在暗示赵拦江,他在征西军不过是一名游击将军。
赵拦江道,“看公公心情。”
“那三万楚军战俘,赵游击想怎样处理?”
此言一出,众人都屏息凝神,望向了赵拦江,整个议事厅落针可闻。
董大友向他挤眉弄眼。
李倾城也是竖耳倾听。
赵拦江道,“公公,可否借一步说话?”
两人来到旁厅,赵拦江道,“公公这话中有话,在下愚钝,还望公公指点一二。”
说罢,从怀中取出一个信封,递了过去。“区区十万两,不成敬意。”
高远心中冷笑,赵拦江啊赵拦江,昨日那么嚣张,今日我这一番话,还是露出了狐狸尾巴不是?不过看在你还算懂事的份上,咱家就帮点拨你一下。刚好,最近在皇宫外养了个相与的,用这笔钱可以帮她赎身。
他毫无烟火气的伸出两根手指,捏住了信封,揣入怀中,清了清嗓子,尖声道,“赵城主可知,你报到京城的奏折,兵部为何让你自行裁决?”
收了银子,连称呼都变了。
赵拦江摇头。
“这是陛下在考验你啊!”高远道,“实不相瞒,这三人战俘,杀是一道旨意,不杀是一道旨意,虽都是嘉赏,但内容却大相径庭啊!”
“若杀如何?不杀又如何?”
高远道,“我说的已经够多了。”
赵拦江道,“如今我正在搜刮地皮,孝敬稍后就送到高公公府上!”
高远这才道,“若杀了,征西军大都督这个职务不是空着嘛?陛下一直留着,就是准备给你的。”
“不杀呢?”
“不杀?”高远道,“你就管着这隐阳城一亩三分地吧。”
两人回到大厅之中。
高远道,“赵城主,你可有了决断?”
赵拦江已作出了决定,道:“西疆一战,我大明国盛兵威,战局已定,急需修养生息。这三万楚虏,我准备留在西疆,垦荒种田。”
高远也未料到,自己点拨了一番,赵拦江依然说出这种话来,他冷然道,“你如此做,恐怕有损我上邦天朝之威啊!”
赵拦江道,“天子之威,不在于武,而在于以德行教化万民,这些人已遭西楚驱逐,若能驯服,成为大明子民,才能彰显我天朝国威,引万民归化!”
这番话说得无懈可击,他肚中没有墨水,好在昨日用刀逼着柴公望一夜未睡,柴公望才憋出了这一番说辞。
“好!好!好!”
高远一连说了三个好,才道,“赵拦江听旨!”
众人纷纷起身,与赵拦江一起拜伏在地上,高远命人取来圣旨,打开念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北周、西楚一战,赵公拦江,功高劳苦,又稳西疆战局,特封为隐阳城主,御赐带金刀入宫。钦此!”
众人闻言纷纷不平。
平定西疆战局,可谓是滔天的功劳,到头来,却只是承认了赵拦江本来已取得的隐阳城主的地位,虽然还有个带金刀入宫,但更多的是一种荣耀,没有任何实质性权力。
赵拦江脸色平静,在做出选择的那一刻,他已经知道了结局,他接旨,磕头三拜,“臣接旨!”
高远叹了口气,道,“不值得啊,不值得。本来,好端端一个隐阳王,征西军大都督,到头来却什么都落不下。”
赵拦江却道,“值得!”
高远又道,“你附耳过来,陛下还有密旨与你。”
赵拦江凑过去,高远在他耳旁叮嘱了一番,赵拦江脸色骤变,他向后退了几步,浑身颤抖,强忍怒火,没有作声。
这一战,征西军众人另有封赏,自有其他人代为宣旨,高远宣旨完毕,也不愿意久留,心想,后面赵拦江的孝敬估计也没戏了,于是带着众人连忙离去。
不过,这一趟也没有白白出门,好歹也收了赵拦江十万两银子,他从怀中取出信封,打开一看,差点没吐血。
“兹有金陵李倾城欠赵拦江银十万两,特立此据。维年月日。”
……
虽然没有当上隐阳王,但总算让朝廷认可了赵拦江隐阳城主的地位,而且保留了自治权,朝廷将不再在此设知府衙门。
大战告捷,隐阳城内一片喜庆之意。朝廷封赵拦江为城主之事,已经传遍隐阳,柴公望也奉命,开始准备赵拦江城主的仪式。
隐阳城头。
赵拦江、李倾城站在城墙之上,望着夕阳将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