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远深深点了点头,领命而去。
长安城北,渭水河畔。
李神通率领五千精锐在此集结。
李世民登基后,为防止与太子、齐王有所勾结的地方势力图谋不轨,对洛阳等地加派了驻军,又往几处重要关隘增派兵马,以至于京城空虚。
此番突厥能如此顺利地打进来,也因为李世民抽调了部分北境兵马回防。
这便是弑兄夺权的代价,家里虽还算太平,却终究没防住北方的狼。
正因此,历朝历代新皇登基都是提心吊胆,明面上能看到的鲜血已够触目惊心,不为人所知的杀戮究竟还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李神通手下虽都是身经百战的精兵,可要面对的毕竟是数十万突厥铁骑,压力可想而知。
吴关发现,各处地方兵马虽遵从调遣,正向京师集结,有些已到了京师境内,却并未赶来与李神通的兵马汇合。
这五千兵马驻扎在已有萧索之气的渭水南岸,孤零零的。
李神通是个严父,无论李孝节在外人面前多么放浪形骸,到了他面前,立即成了一只小猫,大气都不敢喘。
李孝节带着吴关向中军帅帐走去,期间偶尔介绍两句兵种配制,吴关虚心学习,亦向他打听前线的情况。
可惜李孝节是个不管事的,一问三不知。
到了帅帐前,他却不敢进去。
吴关便拿胳膊肘戳了戳他的后背,被他的铠甲硌得微痛。
“令尊就在里面吧?”吴关问道。
“你等等,别推我。”李孝节抓住吴关不老实的胳膊,低声问帐前的守兵道:“里头干嘛呢?”
谁知守兵也是个实诚的,他直接撩开了毡帘,大声道::“主帅有令,请少帅直接进帐听令。”
李孝节一缩脖子,只能硬着头破往里走。
吴关一看,现在绝不是脸皮薄的时候,立马跟上。
只见帅帐内有四五名身穿不同铠甲的唐军将领,李孝节向居中的一位行过军礼,又保持行礼的姿势将上半身倾斜了小半圈,这就算对众人打了招呼。
他做这些时,吴关看到了一个人:段志玄。
果然冤家路窄。
段志玄也看到了吴关,没想到这个躲灾的小子这么快就回来了,而且还敢出现在他眼前。
段志玄没什么表情,或者说,他克制住了一些情绪。
李孝节简单介绍了吴关,吴关不想被李神通误会成搭顺风车跑路的鼠辈,忙拱手解释道:“请恕下官冒昧。下官前几日出京办差,今日回来时偶遇一名伤兵,据那伤兵描述,尉迟将军几乎全军覆没。
可进城后,下官听到的净是尉迟将军取胜的消息,心中惴惴不安,怕唐军中了突厥人的『奸』计,轻敌冒进
恰逢守纯要来军营效力,下官便厚着脸皮跟来了。”
这番说辞博得了李神通的好感,他大步走上前,在吴关肩上拍了一把,又检验质量似的捏了捏吴关的胳膊,道:“若文臣都如你这般实干就好了,就是你这身板如守纯所说,也忒单薄了些。”
守纯是李孝节的表字。
见李神通待人大方,吴关顾不上客气,直接追问道:“下官还欠着尉迟将军的钱,不知他是否遭遇了什么不测?”
李神通嘿嘿一笑,道:“那不是正好,人死债烂。”
他这话既像开玩笑,又像对尉迟恭存有怨气,希望他死,吴关一时无从分辨,只能继续道:“下官明白军务属机密,不可对我这等芝麻小官透『露』,只求您救救尉迟将军。”
他在套李神通的话,他太在意尉迟恭的生死了。
按照历史记载,尉迟恭不仅打赢了泾阳之战,且活了七十四岁,一生荣宠不断。
若这样的名将生命轨迹出了偏差,必会产生连锁反应,甚至让历史就此走上另一条岔路。
吴关不知这样的变化是否是穿越引起的,他只知道改变历史十分危险。
为他送行的科研人员曾举过一个例子:
秦国名将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兵,可怜吗?当然十分可怜,但若你多事救了那些赵兵,甚至,你帮着赵打败了秦,使得天下格局发生变化。又或者你帮着楚霸王项羽打败了刘邦
你是爽了,但说不定爽着爽着你就消失了。
原因很简单,或许你的某一代祖先在新的历史路径中夭折,你家这支就此断了,又或许原本应该在一起的一男一女两位祖先在新的历史路径中压根没机会碰面
总之,别动改变历史的歪心思,害人害己。
泾阳之战的异常让吴关察觉,历史或许正在发生改变,他不得不想办法防范或扭转。
李神通哈哈一笑,糊弄道:“一个逃兵的话,不足为信,你莫多想守纯,你带这位小友去营帐歇歇,勿四处『乱』跑。”
李孝节如释重负,几乎是拎着吴关的衣领就往外退。
李神通的态度使得吴关心『乱』如麻,只能随着李孝节出来,这还是他来到唐以后,第一次如此六神无主。
一出营帐,李孝节就抱怨道:“你怎如此不长记『性』,打探军务可是要吃刑的,若非家父看你年纪小及时打断,你就完蛋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