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了指窗外的港口方向,道:“津门的对外贸易格局日新月异,整个东北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格局也在变化。”
“集团对出口贸易工作越来越重视,最终会形成趋势,航运要发展,船舶制造要是跟不上形势,你第一个要被调整。”
说到这里,李学武回头看向徐斯年讲道:“到时候别说我没给你机会,不帮你讲情,这是原则问题,集团和李主任或许能给你三年的时间和耐心,我给不了。”
“我知道,你比他们都狠。”
徐斯年将手里的烟头按灭在了烟灰缸里,道:“要是不狠,你在辽东也站不稳,更别想着攀梯子回京了。”
“我也不为难你,你也知道我想要什么。”李学武回头看着夜色,语气坦然地讲道:“我现在也用不着给你画大饼。”
“你想要的,我能给的,绝对差不了你。”
“我相信你。”徐斯年站起身颇为无奈地说道:“我现在也只能相信你了。”
夜色不是阴谋诡计的伪装,是胜利者熔断锁链时迸溅的星火,待燎原,便作新世界的胎记。
-----------------
李学武结束了营城的调研工作,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奉城继续预定好行程。
在奉城他看了机械制造厂,也参观了数控机床研究所。
机械制造厂的负责人是萧子洪,景玉农完成对奉城一机厂的收购和改造工作以后,便将这分拆完成的机械制造厂交给了他负责。
而数控机床研究所虽然是以奉城一机厂技术研发部为基础搭建起来的研发单位,可现在并不归属奉城机械厂管理。
早在拆分奉城一机厂的时候,景玉农就收到了李学武的消息,将厂里较为先进的数控机床研究力量整理并保护了起来。
为了不受大学习活动的影响,特别将这一研究机构挂在了集团科技研究院下面,是研究院的分支机构。
李学武来这里就是为了看看红星钢铁集团的重器,也就是三禾株式会社冒天下之大不韪偷偷运进来的那两台数控加工中心。
可以这么说,红星钢铁集团奉城机械制造厂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攻克数控机床设计难题和制造难题,得多亏了这两台数控加工中心。
同样的,去馹本学习的那一批大学生,以及随数控加工中心而来的相关技术也成为了奉城机械制造厂发展的新方向。
要说飞行器制造原理他还能跟上官琪学习,机械制造他也掌握了一些基础,可在数控机床面前,尤其是更为复杂的数控加工中心面前,李学武就是个瞎子。
他当然知道这玩意儿加工原理,什么X轴和Y轴等等,但你要再往深了说,他就不懂了,更别提什么加工精度了。
不过他能从实际出发,判断目前奉城机械制造厂所掌握的技术和研发能力。
萧子洪不是浮夸之人,在提到目前机械制造厂所生产的数控机床时,他是有几分满意,也有几分不满意的。
说满意是因为目前奉城机械制造厂在全国可能是唯一实现量产数控车床的厂家,他完全有资格自豪。
要说不满,他也从技术工程师那里得到了确定的消息,目前厂里所生产的数控机床完全赶不上日本那边的加工精度。
当初这些工程师可是亲自去日本学习过的,亲眼看到了这些数控车床的加工和生产情况,心里一直都有比较。
李学武听着他的介绍心里也很着急,但着急也没办法,这不是着急能解决的。
明明数控加工中心是从日本原封不动运来的,数控机床的研发和生产也是借鉴了日本机床生产技术,可怎么就不行呢?
在李学武的理解,应该是受整体工业技术发展、生产和研发能力上的限制。
萧子洪做管理颇有他的风范和风格在其中,是源自保卫处工作期间所学到的方式方法,他也是最先接触到办公制度变革的那一批干部,所以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李学武在其他厂区见到的管理问题在这边就很少能见到,同萧子洪谈工业发展和管理,听他的汇报也有独立的思维。
看得出来,萧子洪对奉城机械厂的未来发展是有一些想法和目标的。
李学武并不会狭隘地将所有人的工作思路和频率都与他完全对接。
他倒是很希望萧子洪能将奉城机械厂的未来规划好,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只需要他稍稍出手做出调整就好。
当领导的谁又嫌工作少,嫌弃手低下的能人多呢。
他在奉城停留了一晚,同闻讯赶来的辽东工业管理局胡可一起吃了顿饭。
这顿饭用胡可的话讲不算数,因为辽东副主任陆启明也要见他,只是今晚没时间,也怕他来去匆匆不方便。
胡可给他带来了陆启明的问候和祝福,知道他明天要启程回京,还托胡可给他带了一些奉城的土特产。
到了陆启明这个位置也是免不了人情世故的,尤其是对李学武这样的身份。
事关辽东工业发展大计,一点点土特产要不了多少钱,但却是一份心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