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他们也值班,但基本上没有彻夜值班的情况,更没有宵衣旰食的必要。
往往在重要时期,工厂主要负责人是要连续在岗的,全厂都要听他的指挥。
同样的,几乎只有主要负责人才会加班的很晚,分管领导少有加班的情况。
这不是工厂厂长和副厂长之间的区别,也是处室、科室负责人之间的区别。
你看处室、科室负责人办公桌后面都会有一张简易单人床,那个就是值班用的。
所以说啊,有的时候副职羡慕正职,有的时候也不羡慕了,分看得开看不开。
李学武年轻有干劲,对工作要求高,所以他来到钢城以后办公室是改动过的。
倒不是嫌弃董文学的办公家具老旧,而是觉得屋里的家具不够用。
你说李学武就一个人办公,哪用得着那么多家具,不是浪费了嘛。
其实不然,李学武的工作很多,与工作相关的资料和材料也很多。
他的办公桌要兼顾工作、学习、沟通等作用,是不能摆放太多文件和资料的。
而李学武主管集团在辽东的工业企业,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材料就更多了。
他要看图纸、听汇报、查资料,一张办公桌不够用,那就摆一张会议桌。
没错,李学武的办公室里有一张大会议桌,上面摆满了各种他随时需要看的文件。
有的时候李学武也会坐在会议桌旁审阅和批阅文件,张恩远就在一旁做辅助工作。
而集团在辽东的几个工程建设项目图纸就摆在一处,工程建筑总公司和集团工程处以及分厂领导来这边开会,就在他办公室。
屋里四面墙有三面是文件柜,一面是画,画的不是山水,而是各企业数据图。
这也是张恩远每天必做的一项工作,他以前忙的四脚朝天,就是因为数据难整理。
但在辽东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重新调整以后,这项工作就轻松了很多。
徒弟马宝森已经学会了数据日报上墙的本领,每天早晨一到单位就做这件事。
所以李学武早晨来单位首先要做的便是对接昨天的工作,看昨天的日报表。
说起来,在张恩远认为,秘书长是有些较真的,董主任都只看周报,他却要求日报。
不仅仅他自己要看日报,还要求班子其他成员以及各单位负责人也要养成这个习惯。
日报要看,周报要看,月报还要看。
从周报细化到日报只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工作进度和责任分工更明确了。
这一周的工作不用含糊,更不用堆积,当日的计划没有完成就要示警。
要是连续三天没有完成进度,就要提交情况说明,真一周没赶上进度,那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就要被约谈,跟主管领导汇报了。
李学武来钢城一个多月了,机关里都在品新领导的工作习惯和风格,这一个多月他们品出来了吗?又品出什么来了?
你还别说,张恩远耳听八方,还真听到一些有趣的说法。
有人说秘书长重剑无锋,大巧若工。
这话怎么说?
是说秘书长来辽东,来钢城工作没有针对谁,更没有一上来就揪住谁不放。
这一点倒是说的很对,李学武确实没有搞什么大动作,颇有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但从这段时间冶金厂以及机关的变化来看,你能说秘书长没有做事吗?
玩笑,变化实在太多了!
从集团向下推进的机关管理制度变革以及人事变革在冶金厂层面卡了一年多,现在终于出现了松动的情况。
不,不能说是松动,而是有一泻千里的预感和征兆,大家都在伺机而动呢。
机关里以前的工作作风就不说了,从秘书长来到钢城以后,众人心态是改变了的。
也没见秘书长强调纪监的监管作用,大家怎么就少了闲话,多了作为呢?
只一点,没人想当儆猴鸡——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大家心思收一收,把精力多放工作上一点,整体工作环境就会发生质的改变。
而就在秘书长来辽东以后,大家想要看看风向,好积极表现。
这种心理作用更是促进了整体的工作氛围改变,也给了秘书长在调研和走访过后着手立即执行企业组织架构变革、人事变革等政策的推进工作。
今天上午的会议开完,整个机关都沸腾了,大家终于等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反过来再看李学武,他其实并没有与各部门负责人,各部门职员接触。
他去车间调研会同工人谈话,会同车间主任够用,但还没转过机关呢。
李学武对机关工作人员表现的并不是很亲近,甚至有几分疏离。
可越是这种疏离,越让机关里的这些人敬畏他,尊重他。
李学武只抛出了厂处科三级变革方案,就撬动了此前一众副厂长所维持的现状。
没人再顾忌以往的关系和秩序,纷纷看向了新成立的科室以及处室的管理位置。
谁不想进步啊,可进步的阶梯掌握在了秘书长的手里,所以秘书长就是他们努力工作,努力跟随的方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