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就揭发柴实华的狼子野心。
孙承宗从柴世华的住处,搜出来大量黄衣贼制作的金币。
这种黄衣贼特有的金银钱币,崇祯皇帝已经下严旨禁止流通。
持有黄衣贼的货币和报纸,罪行等同于谋反。
柴实华看到证据确凿,他也没有办法抵赖。
只能承认,他惧怕黄衣贼,又经受不住黄衣贼的引诱,出卖很多明军的机密情报。
孙承宗直接下令处死柴实华,他感到很庆幸。
还好那时是正式接收物资的时期。
柴实华没有接触到这次的作战计划。
要不然带给明军的危害,孙承宗都没有办法想象。
他表扬王世宠的忠诚之举,把王世宠提拔为新任甘州总兵。
王世宠举报柴实华,断了黄衣贼在大明的内应。
黄衣贼已经放出消息,悬赏王世宠人头一千两银币。
孙承宗认定王世宠没有办法投降黄衣贼,他对大明朝忠心耿耿。
王世宠主动请缨,担任先锋官,探查黄衣贼的虚实。
孙承宗同意王世宠的请求,他为了以防万一,还让自己的心腹担任王世宠的副官。
他了解到河对岸的情况,对将领们吩咐道:
“先让陕西本地兵马,度过渭河,并构建防御工事。
之后其他军队立刻跟上,骑兵最后渡过渭河。”
孙承宗下达命令,让军队分批渡河。
现在渭河冰封,一旦发现情况不对,这些步兵很容易逃回来。
他把渡河不容易的骑兵,放在最后渡河。
明军开始逐渐渡河,家丁兵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棉袄。
这些都是当地士绅,贡献出来的棉衣。
普通的军户,只能多裹上几件破旧的单衣。
他们尽力让自己跑起来,跑的稍微慢一些,身体就容易冻伤。
孙承宗看着大部队已经度过渭河。
现在一轮红日,也已经出现在天边。
孙承宗用着千里镜观看河对岸,没有在渭河对岸,发现黄衣贼的踪迹。
“通知骑兵,开始过河。
其他部队拔营,向着宝鸡城方向前进。”
孙承宗终于放心下来,命令关宁铁骑渡河。
他同时给渡过河的部队下达命令,让他们快速行军,直奔宝鸡城。
………………………………
韩叔凉趴在秃岭上,用望远镜观察明军的动向。
“张师长,这可怎么办?
明军的骑兵刚刚过河,明军步兵也开始收拾营帐,准备继续行军。
现在进行炮击,明军骑兵直接跑掉了。
等明军骑兵全部渡河,前方的步兵就走出重炮的攻击范围。”
张瑜亮看到韩叔凉在纠结,他笑着说道:“我们炮兵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尽量多的消灭,大明朝的有生力量。
明军骑兵,有近卫军负责对付他们,我们炮兵还是攻击密集的敌人成果大。
世上哪有那么多,两全其美的事情。
只要达成基础目标,我就不会犹豫。”
张瑜亮立刻吩咐道:“所有重炮,直接瞄准关宁军所在的方向。”
他同时把重炮调整的参数,让传令兵发到每一个炮兵军官手中。
炮兵军官获得这些参数,他们就能根据自己大炮所在的位置,调整射击角度。
张瑜亮给出的参数,也尽量让齐射标准统一。
不会出现乌龙事件,多门大炮攻击同一目标。
张瑜亮在明军发起渡河时,他就用望远镜仔细观看明军的营地。
他挑选有价值的目标,并详细记录他们的位置参数。
炮兵师来这里只有两个旅。
这里的炮兵师一共有三百五十门重炮,渭河南岸却有十多万人。
三百五十门重炮,炮击十多万人,所造成的战果真不高。
如果集中炮击关宁军,所造成的战果完全不同。
炮击十多万人,最多能让这支明军死伤一两万人,大部分军队都没有被击溃。
专门针对关宁军,同样是死伤一两万人,直接能把这支关宁军打残。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更何况这么做,还关乎一个大战略。
张瑜亮接到传令兵的反馈,所有重炮已经调整好角度,他直接下达命令。
“齐射,十发极速射。”
传令兵直接点燃信号弹。
一枚硕大的绿色信号弹,直接在空中炸响。
炮兵师的军官们,看到信号弹升起,观察到信号弹的形状。
他们立刻下道命令。
“齐射准备,弹药十发。”
重炮早已经装好开花弹,调整好射击角度。
炮兵拉下发火绳,直接点燃炮膛内的火药。
炮弹在火药的推动下,又受到膛线的作用,高速螺旋状态下飞出了炮膛。
炮弹高速旋转,在空中保持相对稳定的弹道。
炮兵师一多半的重炮,三百五十门重炮同时发起了怒吼。
………………………………
吴三桂带着他麾下的士兵,刚准备走下渭河。
他突然向身旁的亲兵问道:“你们有没有听到,有东西呼啸,这种呼啸声很奇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