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苗条的女人起身,踏着鞋,满脸不耐烦:“知道了!”
片刻后,她臭着一张脸回来了。
“怎么了?”小兰不解。
“她爹和哥就是个懒坯子,就指望着她养活着,干了两年了,钱都被花光了,哪有嫁妆?”
大姐看着她,劝道:“小兰,你家要是也这样,就趁早嫁出去,到时候存钱养儿子,不比养兄嫂强?”
一天接受了太多信息,小兰脑子都转不过来了,她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但她牢牢记住一件事,趁早嫁人……
随着秋天的到来,偌大的北方日趋变冷了,作为衣被天下的松江府,订单如同雪花一般的袭来。
多年的太平时日,让北方也积累的不少的财富,尤其是草原的牛羊,皮草,东北的粮食,木材,草药等随着海运南下,交流日趋频繁。
人口和财富的激增,让消费能力大涨,自然而然对衣物的要求就多了起来。
这样的市场下,棉布,麻布应声而涨。
这也就罢了,毕竟能用钱买到了,都不算啥。
江苏不够就去安徽买,再不济去江西,湖北。
但受限于交通环境,以及路引制度,用工荒席卷了整个松江。
路引制松绑,允许一府百姓自由流通。
工场主们基本只有三招:找男工、找他府女工,以及买奴婢。
但男工不划算,他府女工则是违法的。
买卖奴婢更别提了,水涨船高,女人的价格飙升。
要知道,工场下要买原材料,中间要发月俸,还得负担销售风险,自然是资金紧张。
且大批次的购买奴隶,也很显眼。
朝廷不会视而不见的。
随着订单的增加,松江府的人力紧张局面仍旧没有缓解,这两部分的商人只能去浙江了。
这时候,精明的人就瞅到了赚钱的机会。
码头,突然聚集了数十名大工场老板。
大量的马车停靠,几乎快堵住了半天街。
“诸位,诸位,我知道大家家财万贯,但如今都碰到了难题,工荒!”
院中,一个留着样须的男人施施然而来,他穿着绸缎衣,手里装模作样的拿着一把纸扇。
瞧其风格和书画,就知是日本扇。
在坐的老板们倒是不以为然。
三五十块钱的日本扇也算不得什么。
但他的一句话,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怎么说?”
“大家都知晓,朝廷限制奴契只能有五年,续契还得交一份钱给老爷们,不然就得不到承认。”
“而且还不能伤其性命。”
“麻烦多多!”
男人捋捋山羊胡,满脸遗憾道。
这番话,倒是得到了众人的赞同。
这哪是买奴隶,这是雇长工阿!
哪怕是路上遇到个小娘子卖身葬父,也没几个人下手。
不划算的买卖,商人是不会干的。
“今个不一样!”吴良拎着纸扇,捋着胡须,笑道:
“咱晓得大家的处境,立马就从齐国,进了一批女奴过来!”
“齐国在哪?”
“不知道,是藩国吧?”
议论声起,吴良不急不缓道:“这群土人,虽然长得黑黢黢,但到底也是人,吃的五谷杂粮,长得是人样。”
“这在唐朝,那可是昆仑奴呢,是那些达官贵人们才买的。”
“这路上的大半个月,我让教她们说话,倒是勉强能听懂,日后做起织工来,也必定不差。”
“更关键的是,她们买来,就真的归您们了,没有什么年限,只要人不死了就成。”
“买回来,最少能干二十年呢!”
“别啰嗦了,快说多少钱!”
底下的老板们被勾起,立马就嚷嚷起来。
吴良这才止声,忙道:“五十块一个人,身体康健,半年就能回本。”
“十人一批买卖,这船只有五百人,各位可得抓紧了。”
旋即,一批裹着破布的土着女子被拉上来,就如同牲畜一般任人打量。
黢黑的脸蛋,干瘪的身材,都不足以让这群大腹便便的男人们停留半步。
手指上的茧子,才是最关键。
所幸,这群土女个个身体不错,茧子也不少。
五百名土女,全部被售卖一空。
甚至一些不想走空的,也买走了一些男土着,说是回家看家护院也好。
眼见销售情况甚好,吴良立马从齐国、吕宋等地,再进了三千人,结果还是销售一空。
一时间,许多工场主直接对接齐国和吕宋,大批量的购买。
眨眼间,昆仑奴们遍及松江府大小工场。
昆仑奴实际上虽是奴隶,但表面上却是合同工。
盖因为明人的奴契只有五年,而昆仑奴却可达二十年,实际上与卖身契无疑了。
……
京城。
自中秋后,皇帝带着他的中枢和后宫,又如候鸟一般迁回了紫禁城。
这时候,他的皇子数量,也突破了三十,达到三十七人,超过太祖十一人。
公主的数量也有二十九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