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杨平的办公室,夏院长开始将电话号码汇报上去,大约十分钟左右,领导的电话就来了。
领导非常和蔼可亲,对杨平也是极其关心,他承诺将建立一个医药行业的核心技术攻关计划,全力支持杨平带队承担攻关任务,而且对杨平的支持没有上限。
杨平这种人才,上级领导是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
单靠杨平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杨平的报告里也提到过对目前的科研制度的改革,不过这种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领导在电话里也提到过这事,他已经重视到这个问题,将会逐步推进改革。
其实领导用电话这种形式与杨平谈话,就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让杨平去帝都面谈会浪费杨平的时间,这是领导特意为他开辟的谈话方式。
杨平与领导的对话结束之后,夏院长脸上也笑眯眯的,他现在做事越来越顺利,可以说不管什么事情出奇的顺利,各种各样的申请,不管是要人、要钱还是要设备,要地盘,只要是申请,必定会快速获批,简直就是毫无阻力。
现在夏院长喝酒少了,胃病也神奇地自愈,以前三天两头胃痛,胃药时刻揣在兜里,现在已经好几个月没有胃痛,差点忘记自己曾经有胃病。
究竟是三博医院成就了杨平,还是杨平成就了三博医院,或许都有,但是后者的权重更大,这是没有疑问的。
通完电话,杨平与夏院长聊一会天,夏院长还是很有野心的,他完全不满足现状,他要将三博医院建立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化顶级医院,给这家医院注入一种文化、传承与基因。
没有杨平,夏院长是无法完成这个目标的,有了杨平的帮助,他一定能够完成这个目标,其实现在三博医院虽然已经算是国际顶尖医院,那只是因为研究所的存在,因为杨平的存在,其它科室,医院整体实力,所有医生护人员的平均素养都还达不到国际顶尖医院的水平。
夏院长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对这种差距他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
国际顶尖医院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成,就像建设一所与剑桥哈佛平齐的大学,不是有钱,有漂亮的建筑,有先进的设备,有几个世界顶尖教授就可以达成的。
它需要沉淀,需要有追求真理的传统,独立思考的传统,批判思维的传统,需要一种文化内核,一种崇尚学术的基因,现在,现在的三博医院远远还不具备这些。
甚至可以说,三博医院现在这种地位是杨平依靠个人力量强推上去的。
如果有一天,杨平离开三博医院,今天的三博医院的地位一定会崩塌,不再是世界一流的三博医院,所以如果清醒地看,现在的三博医院不是世界顶尖医院,而是仅仅是拥有世界顶尖学者杨平。
言谈之中,杨平可以感受到夏院长的野心勃勃和对医院管理的思考,他甚至觉得自己身上有很多缺点,视野不够开阔,还达不到一个世界顶级医院缔造者的素养。
原来夏院长也有自己的担忧,他也想出去看看,但是一直没有时间,等忙完这阵,他也想出去转转,出去深度学习那些世界顶级医院的管理,那些医院究竟是什么样的,它们的内核是什么,内部运行机制是怎么样的。
同时,夏院长还认为,靠他一个人力量无法建立一个世界顶级医院,他需要一个团队的协助。
他打算邀请对世界顶级医院有管理经验的人才团队帮助三博医院改革,这是一个好想法,杨平琢磨着是不是可以向那些学生们说一说此事,让他们帮忙找一个专业的一流的医院管理团队帮助夏院长改革。
与夏院长不知不觉聊了一两个小时,那边的病例讨论已经结束。
“今年医院招生面试马上要开始了,今天已经将面试名单分发到各科室,你看到名单没有?”夏院长临时想起一件事。
杨平说还没看到,夏院长说:可能你们科室的张医生还没来得及向你汇报,我简单看了一下,这回人事处很给力,给你们科室的这批人素质非常高,还有当年入学时的省理科状元。
“我到时好好看看,我们这边确实需要补充新鲜血液了。”杨平说。
“我刚说的想法杨教授你觉得呢,有空帮我留意一下,帮忙找一个专业的团队来帮助我们改革。”临走时夏院长拍着杨平的肩膀,不过他很注意,现在每次拍肩膀都很小心,轻轻地拍几下而已。
杨平让他放心,一定帮他找一个世界最顶尖的医院管理团队来帮助改革管理制度,这事不难,他丢给罗伯特或者约翰内森去办,就算让唐顺去办估计也能完成任务,唐顺也有美国留学的经历。
张林和小五,还有研究所几个医生回来挺高兴的,可能大家今天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而且对病例的诊断或治疗帮助挺大,自信心这东西有时候形成良性循环作用非常大。
宋子墨、徐志良、夏书几个人还在手术台上没下来,杨平看了看时间,按平时的手术速度,现在应该下手术了,怎么现在还没下来呢,是不是手术遇上什么困难,虽然他们都能够独当一面,但是在杨平眼里,他们还都是需要提高的,提高永无止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