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的情况也是如此,而且这一时代问题更加显着!因为话剧本来在国内就影响力不大!
经典话剧是不能照搬的,与时代脱轨太严重了,而且在这个时代,话剧首要的目标是什么?根本不是故作高深孤芳自赏,而是生存下去!生存下去!生存下去!
在话剧生死存亡的危机时期,作为话剧工作者,是要想办法把话剧推向大众的。
文学评论者都说作品好,但是观众不买账,那对话剧的现状没有任何改变。
当然,我们是站在全体国民的大角度来考虑卖不卖座的问题,文艺工作者或者真文青伪文青们未必赞同。
所以,李礼尝试着从观众出发,写一部商业化的本子,看看能不能在商业上获得一定成功,刺激一下萎靡不振濒临危境的市场。
只有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才会吸引到更多的创作者有创作的欲望,然后吸引到更多一些的观众……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于是他汲取前世话剧的养料,重新改编创作了《X》。这是一部喜剧,当然在喜剧中揉进了对生活的批判。
饭桌上,一阵阵笑声后,黄垒率先看完了,赞叹了一声“有意思”后,又重新翻看了起来。
两位编剧笑得前仰后合的,小华先放下了剧本,然后心悦诚服地道,“李老师的确是厉害!”说罢举起了大拇指。
大东此时已经端起酒杯了,他道:“李老师,我敬您一杯!”
小华也连忙倒满酒,“李老师,您随意,我们干了。”
李礼笑嘻嘻地道:“两位老师,干杯!”
小华的脑袋往李礼身边使劲凑了凑,言之凿凿地道:“李老师,您这部话剧,一定会大卖的,基本没任何悬念,只要宣传到位。”
大东:“这是典型的市场作品,现在的年轻人啊,都喜欢看一些轻松的娱乐的题材,综艺节目为什么火?喜剧为什么火?这就是明证啊!”
对,《X》是一部典型的市场作品,虽然处处充满着对生活对人性的调侃。
李礼对电影和话剧的态度截然不同,他对电影的追求是,希望看到更多的充满思辨或者生活力量感的厚重作品,电影票房不重要。但话剧则相反,他认为目前的话剧要有俘获绝大多数观众的能力,票房异乎寻常的重要。
这是因为电影和话剧的生存状态截然不同,一个都要濒临灭绝的艺术,没有资格在玩小而美、美而雅、雅而看得郁闷这一套了。
但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烂片泛滥,是急需一批人来拍一些深刻的作品的,即便票房不理想。
李礼问道:“两位老师,有什么批评意见呢?”
两位编剧摇了摇头,没有!
这时侯天徕放下了剧本,他笑得满脸褶子,道:“我有个意见,这个剧本完全不适合我们这帮老骨头演啊!这是属于你们青年演员的剧本。”
这时张楷丽也看完了,她点头赞同:“这部喜剧很精彩,但我发现没我什么戏份,即便没有这次《雷雨》的全国巡演,我也帮不上什么忙。”
李礼再次询问:“那各位老师,在剧本上我还有哪里需要调整的么?”
众人琢磨了半天后:
“我觉得可以!”
“我也认为没问题!”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什么时候选演员什么时候排练。”
……
黄垒皱了皱眉,“对了,最严重的问题,即便班子组成了,你有时间排练指导么?你现在不是还有《观影指南》的大量工作要处理么?”
李礼托着下巴叹了口气:“我把事情想简单了,没想到咱们话剧社要进行经典话剧全国巡演。”
“班子好重组,但你的档期是个问题啊!你也不能春城京城天天往返地飞啊!要不你从《观影指南》撤出来吧?”
李礼摇了摇头:“老师,这个恐怕不行,我必须得履行自己的承诺。”
这顿饭大家都没吃好,所有人都是焦头烂额的,李礼本以为10天之内完成排练问题不大,结果遇到麦田话剧社经典话剧巡演了,再重组一个班子的话需要一定时间,可到时候李礼又不在京城了,档期是个问题。
李礼很惆怅地回到家中,躺在了床上发呆。
李礼现在住的房子和老爸老妈的房子在一个小区,但李礼现在只想安安静静地发泄一下郁闷,所以只留在了自己的家中。
次日清晨,李礼刚吃完早饭,便接到了麦田话剧社社长的电话。
“李老师,您的剧本我看了,很精彩。但现在话剧团响应华宣部号召,要进行全国巡演,符合您这个剧本的优秀演员,咱们起码得一个月才能凑齐。”
李礼心一凉:“那就得八月份才能进行排练了,演出最早也得8月中旬。”
“对,是这个情况!但李老师您别急啊,再等一个月!”
“可坦白地讲,我挺急啊!”
“李老师,我知道您档期很紧,咱们共同克服,一个月转眼就过去了,是不是李老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