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投石问路文过饰非
琅琊国都,开阳城。
城西的刘备府邸。
此时,两位军士模样的仆从正快步奔到衙署大门前。
宽敞硕大的府门随即慢慢悠悠地自内而外启开。
接着一个高大俊逸的身影款款走出。
清风徐来,那人周身的衣襟飘逸如飞,刚一迈出步子,那人便朝身后随行的男子沉声说道:
“玄德兄,那此事暂且如此决议,等到结拜事成,寡人便着手发军征讨徐州。”
话音刚落,府门后便又探出一张满脸媚笑的面孔来。
躬身下去的身段显得毕恭毕敬,修长过膝的两手朝前拱手一拜,正是那豫州牧刘备。
“既是王上吩咐,备,万死不辞!”
“哈哈哈哈,好了好了,玄德兄莫要张口闭口皆是如此舍生忘死之言,寡人有玄德兄相助,何须以死相博?”
诸葛亮淡淡说罢,刘备正点头哈腰地垂头应着,便听诸葛亮接着又道:
“玄德兄,小沛虽然已经被徐晃将军夺下,但此时战局未稳,寡人意欲让徐晃将军暂时提领,玄德兄不会见怪吧?”
诸葛亮见征讨徐州一事已经有所定论,正要抽身离去,但诸葛亮一想到自己还未朝刘备解释小沛一事,便随即说道。
刘备闻声立马连连颔首,谨小慎微地回道:
“哎呀呀,王上莫要如此说,备何德何能,小沛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备愧受皇恩,窃据小沛,本就德不配位……
才方让那吕布有了可乘之机,凭此足以见得,备并非治郡守土之能臣……
今备兵败城陷,幸得王上善心收留,备方能有一落脚之地。
如今既然上天赐小沛于王上,则更是实至名归啊!”
刘备生怕诸葛亮心中起疑,便连声出言奉承。
诸葛亮一听,有些忍俊不禁地说道:
“玄德兄真是太过自谦了……好吧,既然如此,那寡人就不推脱了。
那寡人就权且替玄德兄驻守几日小沛,等到攻下徐州,寡人将徐州一并交由玄德兄治理如何?”
诸葛亮说罢,便意味深长地望向刘备。
刘备一听,只觉得浑身上下一阵颤抖,哪里还能按捺得住……
目瞪口呆地回望着诸葛亮,刘备支支吾吾地努动着嘴角,却最终欲言又止。
诸葛亮打量着刘备面上的神情,忽而低声问道:
“玄德兄,为何不言啊?”
“啊,啊……回王上,备心中感恩戴德,竟一时失神了……还请王上见谅……”
刘备清了清嗓子,却随即拱手朝诸葛亮拜道:
“王上……实不相瞒,王上此言,真是让备感激涕零啊……
王上对备有救命之恩,备自当竭力报效……”
刘备一句话还未说完,诸葛亮便微微一笑,挥袖打断,只道:
“哎,玄德兄,你我兄弟,这般奉承之言,就莫要多说了……
怎么样?玄德兄可愿为寡人分忧解难?”
诸葛亮转而回身过去,抬眼望向穹顶。
青空白日,朗朗云天。
诸葛亮淡淡幽幽地自语道:
“如此河山,却遭逢这般大乱……唉……
寡人身为琅琊之主,匡扶戡乱本就是分内之事……
玄德兄,日后寡人便坐镇琅琊六郡,玄德兄你则替寡人驻守徐州,如何?”
诸葛亮一语道罢,转而朝刘备微微一笑。
刘备闻声,却只眉头微蹙。
倏尔,抿了抿嘴角,刘备又朝诸葛亮倾身一拜,接着郑重其事地说道:
“王上,非是备假意推脱,只是备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王上,备也曾僭领徐州,但却……不仅未曾为徐州百姓做过一件仁德之事,反而让徐州连年战火,民不聊生……
备,实在是不敢再提领徐州啊!
还请王上,收回成命!”
刘备义正词严地开口推脱罢,便又是一本正经地对袖一拜。
诚恳之至,若不是诸葛亮心中已经有所预料,怕是要被刘备的言行举止蒙蔽住了……
浅浅一笑,诸葛亮目光一扫,却仍旧面不改色,和声说道:
“玄德兄此言,倒是让寡人无地自容了……
据寡人所知,玄德兄治理下的徐州,早已是民熙物阜,百姓安居乐业,何来民不聊生之说?
至于玄德兄所说的徐州连年战火,则更是子虚乌有……
吕布贪得无厌,野心勃勃,做出那般趁人之危之事,天下英雄无不义愤填膺……
玄德兄啊,普天之下,若是连玄德兄都不能称得上仁德,恐怕便再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配得仁德之名了吧……”
诸葛亮说到这,便故意闭口而止。
嘴角浅笑,诸葛亮试探地打量着刘备的面色。
刘备果然显得有些慌乱,没想到诸葛亮对徐州诸事如此熟悉……
一番思虑,刘备的额头上转而溢出一片淋漓的汗渍。
刘备正束手无策,思忖着该如何出言推脱。
这时。
身旁的张飞却忽而粗声接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