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川特意把徐班的事情拿出来与鲁若麟交流,感叹鲁若麟不愧有伯乐之称,否则徐班这颗明珠也只能蒙尘了。
聊到了徐班,鲁若麟突然对人才选拔的问题来了兴趣,与他们很是探讨了一番。
鲁若麟先是询问了李定成等人去岁省试的结果怎么样,李定成等人很是惭愧的说学艺不精,未能中举。李富川也是一脸的严肃,训斥李定成他们学习还不够刻苦,还需要继续努力,一边观察鲁若麟是否会因为这个事情对李定成他们看轻了,毕竟鲁若麟如今的层次已经不一样了。
好在鲁若麟并没有看轻李定成等人的意思,而是顺势聊起科举来。
按照鲁若麟的意思,李定成等人没有中举也不一定是学习不够,努力不足,也有可能是他们的天赋并不在诗词文章上面。
每个人的天赋都不一样,有人精通诗词,有人长于文章,也有人擅长算数,还有人在营造方面有独特天赋,等等不一而足。对于自己喜欢而又擅长的当然学习起来就事半功倍,对于自己不那么擅长的,学习起来肯定就是事倍功半了。
也许李定成和王学仁他们的天赋本就不在诗词文章上面,与那些天生精于文字一道的考生比起来自然就多有不如,反应在考场上就是中与不中的区别了。
江南文风鼎盛,要想找一些在诗词文章上面有天赋的读书人简直不要太简单,这也造成了江南科举竞争格外残酷和激烈。
但是朝廷选官只凭圣人经典和八股文是否就一定正确呢?在鲁若麟看来,其实不然。
喜欢明末之兴汉请大家收藏:(www.2yq.org)明末之兴汉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