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人心里有多失落,对鞑子的恨就有多深,要不是那些野蛮人,朝鲜怎么会错过鲁若麟这个人才,损失了那么多的利益。
唯一令朝鲜人感到有些藉慰的是鲁若麟并没有因为朝鲜与他交恶而迁怒与朝鲜,想来是明白朝鲜也是迫不得已,有难言之苦。
自立后的鲁若麟不仅没有发兵攻打朝鲜,而且继续保持着与朝鲜的贸易往来,对朝鲜世族、商人的态度也没有任何改变,使得他们的利益不但没有受损,还扩大了不少。朝鲜能够在鞑子的压榨下坚持下来,与金州军的贸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鲁若麟这样的举动让朝鲜上下对他感激不已,对于错失这样的好臣子更加的痛彻心扉。
论到对鲁若麟的感激,木浦的朝鲜人说第二,绝对没有人敢说第一。
以前的木浦有多贫穷只有木浦人自己知道,除了那些世家大族能够吃饱饭,其他的朝鲜人绝大多数都是要忍饥挨饿的。在吃饭都成问题的前提下,生活质量之低就不言而喻了。
金州军的到来彻底的改变了木浦的现状,大量的投资以及在后来将木浦定为金州军南北航线上的重要补给点,使得木浦马上就繁荣起来。
普通的百姓开始有了工作,能够按时拿到工钱改善生活;商人们发现商机突然变得多了很多,有了许多赚钱的机会;世家、地主们发现自己的出产再也不愁卖了,而且价钱比以往高得多;木浦的官府发现他们似乎什么都不用做,无论是官家的库房还是自己的口袋都在迅速变得鼓起来,各项考核指标也是亮眼的吓人,这种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
加上金州军在木浦为百姓免费办学,教导朝鲜子弟,使得金州军在木浦的声望更加高涨,比之朝鲜的官府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以说现在木浦百姓的生活水平在朝鲜绝对是首屈一指,丰衣足食、老有所依、幼有所教的梦想已经为时不远了。
其实原本朝鲜社会也是有很多矛盾和问题的,只是高速繁荣的经济惠及到了所有人群,大家都从中获利,将那些矛盾和问题都压了下去,这才呈现出一副和谐美满的样子。
与祝昌友同桌的几位朝鲜人都是木浦的大族,比起普通百姓,他们的家族在木浦的高速发展中获得的收益更多,对金州军自然更加感激,所以在知道刘浩然是鲁若麟的唯一弟子时才会这么激动。
以这几个朝鲜人的身份和地位,是巴结不到鲁若麟的,甚至连见一面的机会都没有。现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鲁若麟的弟子,要是他们还不会抓住机会,他们就白活这么大了。
“竟然是平辽伯的高足,恕我等有眼不识泰山,罪过,罪过。”这几个朝鲜人汉话说得非常顺溜,显然受过良好的教育。
“既然是贵客降临,怎么好意思让祝兄破费,应该是我们尽一下地主之谊才是,否则传出去岂不败坏了我们木浦人的名声,这顿无论如何也应该是我们来做东才对。”
“对对,这顿我们请了。”
刚刚见祝昌友和刘浩然达成协议,避免自己为难的掌柜又露出了苦笑,再次看向了刘浩然。
掌柜的在知道刘浩然是鲁若麟的弟子时同样非常震惊,有心为刘浩然他们免单送一个人情。毕竟掌柜的也是有理想的,想要将生意做大,说不定这就是一个机会。
可惜面对虎视眈眈的几位朝鲜贵人和祝昌友,掌柜的根本不敢开口,显然大家都不想放过这样的机缘。
对于祝昌友的请客,因为不能驳了祝正清的面子,所以刘浩然不好拒绝。但是面对几个陌生的朝鲜人,刘浩然拒绝起来毫无压力,甚至可以借机拒绝掉祝昌友的好意。
刘浩然知道自己的身份非常敏感,有不少人都盯着他,希望能够从他这里获得一些助力。所以刘浩然平时非常小心,从来不会轻易的收别人的东西、欠别人的人情。因为他知道一旦自己接受了,恐怕以后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祝昌友多么精明的人,眼见刘浩然要开口拒绝,连忙插嘴道:“做叔叔的哪有身处异地还要外人请侄儿吃饭的道理,你们不用说了,这次就我来吧,下次有机会你们再做东。”
这几个朝鲜人见祝昌友态度坚决,而且眼神中透露出不满,马上就偃旗息鼓了。至于下次有机会,他们知道如果没有意外,这辈子有没有机会都不好说。
刘浩然毕竟年轻,到嘴边的话都被祝昌友堵回去了,心中憋气得很。好在他养气功夫还不错,见事不可为便不再纠缠,躬身施了一礼:“如此侄儿就不打扰诸位叔叔用餐了。”
原本只是想快快乐乐的吃顿饭,结果遇到这一出,刘浩然心里多少有些不痛快。
祝正清知道刘浩然的性子,心里也有过意不去,要不是因为他,刘浩然定然不会欠自家叔叔这个小人情。
“浩然,实在不好意思,我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叔叔。”祝正清坐到刘浩然旁边,歉意的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