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赌,赌金州军这场战争会完胜满清,这样他们购买的资源就会大大增值。
战争不一定会亏本,只要操作得好,还是可以大赚特赚的。
与社会各阶层一起分享战争红利,金州军百姓对战争的支持力度自然是前所未有的。各行各业都开展了大生产活动,为前线生产各种物资。不管贫富,大家都踊跃为前线捐钱捐物,有力的支援了前方的战事。
闻战而喜大概说的就是金州军百姓这样的状态。
代善和耿仲明的脑袋在展示了三天之后,被鲁若麟安排船只送往了京师。好歹是两位满清伪王,总要到京师去炫耀一番吧,顺便恶心一下在后面扯后腿的朝廷。
朝廷在收到代善和耿仲明的首级之后就像吃了苍蝇一样憋屈,在惊讶于金州军的战斗力如此恐怖的同时,还不得不下旨嘉奖。
最开始朝廷并不打算大张旗鼓的宣扬这件事情,准备低调处理完就行了。不曾想金州军将这件事情宣扬得满城尽知,朝廷想压都压不住了。
这可是京师百姓恨不得生啖其肉的鞑子王爷,现在被金州军的鲁大人砍了脑袋,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事情。
他们可不知道金州军与朝廷的微妙关系,他们只知道金州军是朝廷的兵马。现在朝廷的兵马杀了鞑子的王爷,怎么着也要大肆庆祝一下才行。
为了顺应民心,同时提振军民士气,朝廷不得不举行了巡街游行,再次为金州军做了一波广告。
当然,恶心朝廷也不是完全没有后遗症。
朝廷很快就下达了让天津总兵沈志祥带兵增援卢象升的决定,并要求卢象升西进剿灭李自成的农民军。
朝廷中是个人都知道沈志祥是鲁若麟的人,即使不是唯鲁若麟之命是从,至少和鲁若麟关系密切是逃不掉的。
将一个与鲁若麟关系密切的人放在天津卫带兵,朝廷始终觉得不踏实,正好借这个机会将沈志祥南调,用农民军来消耗沈志祥和林镇远的实力。
在沈志祥南下之后,朝廷马上任命沈志祥为河南总兵,算是将他的后路都断了。而代替沈志祥镇守天津的是从宁远过来的吴三桂,新任的天津总兵。
对于朝廷的这番操作,鲁若麟冷眼旁观,并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
现在收拾满清才是鲁若麟的头等大事,等到掌握了辽东,自然就会腾出手来慢慢和朝廷玩。
在中路军进展顺利的时候,金州军的其他两路人马也没有闲着。
左路军的金大正以辽河口营寨为基地,不断向北进攻,切断了清军与关宁军的联系。
金大正在得知中路军向海州进发之后,终于从营寨里走了出来,率领大军从左路向海州逼近,策应中路军的进攻。
不过他们还留下了部分人马,防备关宁军趁火打劫。
关宁军将大军云集在西宁堡,冷眼旁观金州军与清军大战,也不知道心里打的什么主意。
洪承畴亲临西宁堡一线,不断收集着金州军与清军的交战情报。
在没有收到朝廷的最新命令之前,洪承畴是不会主动进攻金州军的。
要说这些年关宁军和金州军的合作颇为愉快,双方大肆贸易赚了不少钱。正是有了这份财力支撑,洪承畴才能将关宁军拿捏住,使得他们基本上服从于自己。
“总督,我们就这样看着不做点什么吗?”祖大寿对洪承畴问道。
“做什么?是帮金州军打鞑子还是帮鞑子打金州军?”洪承畴似笑非笑的问道。
“当然是帮金州军打鞑子。”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祖大寿肯定不会犯错的。
“人家兵强马壮的可不需要我们帮忙,没看到金州军在前面布好了阵势,摆明了不欢迎我们嘛。”洪承畴酸溜溜的说道。
“这辽东可不是金州军的,应该是我们辽东人的才对,金州军这样做有些不地道啊,朝廷就不管吗?”祖大寿抱怨道。
“管?怎么管?金州军有钱有粮有军队,朝廷的话可不怎么管用。”洪承畴苦笑道。
祖大寿听了没有说话,眼神中却透露出丝丝羡慕。
祖大寿是辽东将门中最大的军头,祖家在辽东各军中势力庞大,关系网错综复杂,实际上已经可以看做是一地军阀了。
毕竟祖大寿已经明目张胆到拒绝朝廷入京觐见的命令而毫发无损,虽然是以身体不佳为理由。
朝廷对祖大寿投鼠忌器,不敢逼迫太甚,生怕他一怒之下投了满清。
祖大寿和满清的关系非常诡异,双方经常打得你死我活的,但是私底下却屡有联系。甚至祖大寿还有降清后又反正的记录,想想就觉得其中肯定有什么猫腻。
只是朝廷为了辽东的大局着想,只要祖大寿不明着背叛朝廷,朝廷就不予追究。
洪承畴任职蓟辽总督之后,对祖大寿也是百般拉拢。在得到了祖大寿的认可之后,洪承畴才逐渐掌控住了关宁军。
祖大寿做梦都想做辽东的土皇帝,只是实力上不允许,不得不依靠朝廷做一个有实无名的“辽东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