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常石的位置,已经不见常石的人了。管他的,没有人还更好,免得有人给自己唱反调。
“鸣金,停。”刘协下令。
当当当的钟声响起,下面的士兵们这才住手,一个个站在原地喘气。
刘协走到将台前面,对着下面大声喊道:“很好,大家坚持了半个时辰。现在原地休息,半个时辰后,进行步战对练。张昊,带人去把训练用的器械搬过来。”
啊······
场中的士兵们大惊,刚才挨打还不算,还要挨第二次,看来这羽林军是待不下去了。那些没来应卯的也就是开革了事,也不见得要怎么样。与其在这里被揍,还不如回家。
想到这里,一些公子哥悄悄起身,向旁边溜过去。
文官把记录的情况拿过来,刘协看过去。张辽首当其冲的获得第一,揍翻了七十九人。
第二名是······麴义?
冀州韩馥的大将,后来投靠袁绍,以八百先登勇士击退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这样的将军居然落到我刘协手中,不会是梦吧。刘协轻轻的掐了一下手指,实实在在的,不是梦。
不对啊,麴义不是在冀州吗?怎么在京都洛阳呢?
等等,貌似韩馥还在京中,还没有去冀州,难道这时候麴义还没有投靠韩馥?
带着心中的疑问,刘协继续向下看。
高顺、吕平、董亮,谁?毋丘毅,毋丘毅也来羽林军了?这个能够招揽刘备的人,居然也来羽林军?
刘协摇了摇头,继续向下看。
黄林、肖先。舅舅王斌也来羽林军了,还在二十名之中。也难怪,王家能够做到五官中郎将,肯定有些真本事,作为王家的嫡出,王斌自然继承了家族的传承。
继续向下看,羊······这个字好像叫衜(音到)。羊衜?怎么自己一点印象都没有。
正想着,一道阴阳怪气的声音传过来:“陈留王好大的架子,连皇上的旨意都不遵了吗?”
寻声望去,这作妖的不是张津是谁?张津?刘辩身边的黄门侍郎,他来这里干什么?听这口气,好像是得了皇命而来。
“张侍郎啊,不知张侍郎驾到,有失远迎,还望恕罪。”刘协赶忙走下将台,向张津行礼。
“得,得,下官可当不起陈留王这礼,皇上有旨,宣陈留王入宫见驾,走吧。”张津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倒是让刘协有些意外。
皇宫里面又出什么事了?自己这才从长秋宫出来半天,难道有发生什么大事,需要诏本王入宫?
“十一,点五十人,随本王入宫。”刘协让李十一点了五十信得过的士兵,穿上衣甲,带上兵器,向长秋宫走去。
张津冷冷笑了一下,走在前面,头也不回的径直向北宫而去。路上没有遇到阻拦,一是因为北宫的防卫还没恢复,二是张津手中拿着皇帝召见的信物。
很快就到了长秋宫正殿,刘协被安排在门外等候。
这时候,殿内争吵的热闹,刘协无意中听到这么一耳朵。大约就是大将军何进和车骑将军何苗留下的军队应该谁来接手。
大家推举袁绍为大将军,接手何进留下的军队。而拉一部分人则觉得袁绍资历尚浅,不适合出任大将军,至于何进留下的军队,则由董卓赞管。
不用说,这一部分是袁隗的人,另一部分则是董卓的人。
“董卓刚刚入京,怎么就同袁太傅扛起来了?”刘协轻声问旁边伺候的郎官。
这个郎官有些面熟,好像是跟着黄松保护过自己的。只听这个郎官说道:“之前董卓一直不怎么说话,只不过,就在刚才,城门处来报告,说是有三千骑兵,说是董将军的部下,申请入城。听到这个消息,朝中就开始争吵起来了。”
好啊,李儒果然是高手,时候拿捏得这么准。董卓有什么?一个凉州的小豪强,要地位没地位,要声望没声望。只有那三千骑兵,才是董卓的依仗。
董卓当然明白,三千骑兵压不住袁隗这些大臣们,因此来一个虚张声势。把三千骑兵拉出去,今天再正式申请入城。这样一来,在大臣们心目中,董卓就有六千铁骑。只是这六千铁骑,恐怕还吓不到这些大臣,但是谁知道董卓有多少部队入城呢?万一明天再来三千,后天在来三千,那么谁还是董卓的对手。
这些大臣们都是见风使舵的家伙,现在董卓有军队撑腰,说话也硬气了许多,这些骑墙派自然就开始倒向董卓,于是就有了朝堂争斗。
“行了,吵,吵,就知道吵。”刘辩是在忍不下去了,开口打断双方的争吵。也是,从昨晚到现在,一直在商议事情。对于那些集中精力争夺权力的大臣们来说,可能是愉悦的,毕竟他们辛苦过后,就能享受权力带来的回馈。但是对于一个什么都得不到的少年来说,这无疑就是非常难熬的事情。
“皇上,兵乃国之大事,请皇上暂且忍耐。”袁隗在座位上拱手,对刘辩说道。意思就是,军队的归属,这是国家的大事,你是皇帝,要忍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