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乔瑁想要再次劝说张超的时候,席中一人突然高声说道:“刘使君,皇上大婚,使君作为皇室宗亲,可曾前往道贺?”
此言一出,整个寿宴都安静了下来。送采女入宫是董卓临时决定的,这消息还没传到兖州,刘岱自然不知道。
“皇上大婚?皇上大婚了?”刘岱轻声问道,脸上全是疑惑。
“是啊,就在昨日,秀女伏寿和秀女董琳均送入掖庭,听说皇上对二女非常满意,全都晋升为贵人。”此人高声说道。
“你说这事根本不可能,选秀才多久,还要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岂是说成婚就成婚的。”受邀参加的曹操站起来反对。
曹操自从离开洛阳,千辛万苦回到谯县,现在正积极联系兖州士族,想要组建自己的力量。听说刘岱生辰,曹操通过张邈,获得了一张请帖,屁颠屁颠的抬着礼物来给刘岱庆贺。
当然,曹操不会只是来庆贺刘岱的生辰,曹操的真正目的,自然是要抬高自己的声望,以便吸纳各地英杰。
可是刘岱的宴席之上,能够说话的都是刺史府官员,最差的都是郡一级的官员,就连县一级的官员都没有说话的份,怎么轮到曹操这个逃犯呢?
现在好了,有人给了曹操说话的机会,曹操自然不会放弃这为数不多的出头机会。
“这位可是骁骑校尉曹操曹孟德?”说话之人笑着问道。
“正是曹某。”曹操不卑不亢的回答。
“曹校尉也曾在洛阳为官,自然知道,按祖制肯定不行。但是,洛阳城中,自然有人敢无视祖制,肆意而为的。”说话之人笑道。
谁敢不遵祖制,肆意而为?众人脸色一变,这可不是闲话,弄不好可是会掉脑袋的。
“你说是······”曹操顿了一下,然后说道:“董卓董相国。”
这时候需要人出头,大家都不敢说,是因为怕董卓。这时候曹操说出来,自然会被一些人看在眼中,需要的时候,也许就是一个很好的挡箭牌。
当然,曹操不是傻子,别人想拿曹操做挡箭牌,曹操有何尝不想把这些人拉上贼船。
“怎么可能?”刘岱有些吃惊。
对于董卓,刘岱是知道的,自己的兖州刺史的位置,还是董卓奏请皇帝晋升的。那时候的董卓,怎么看也不是不懂规矩的人,怎么会违背祖制,肆意而为呢?
说话之人微微笑着,目光在人群之中扫射,仿佛是在查看众人的表情。
人群之中,乔瑁被这道目光扫中,身体一颤,顿了顿这才开口:“怎么不可能,那董卓剑履上殿,睡龙床,乱后宫,还有什么事情不敢做。”
“这······”刘岱也是有些迷茫,这件事关系到宗室的脸面,作为汉室宗亲,刘岱自然不想这种事情发生:“公节(王匡的字),这事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王匡是袁家门生,深得袁隗的信任,与袁绍关系最铁,这次来给刘岱祝寿,目的就是要刘岱挑起讨伐董卓的事端,为袁绍蹚一蹚路。
“如此莽夫,必当讨之。”刘岱怒道。
要说刘岱有多么愤怒,倒也不是。只是这种情况下,刘岱不得不做出愤怒的样子,这样才能取信与诸侯,在兖州站住脚。
“就是,董卓废皇帝,杀太后,睡龙床,欺公主,实乃汉之大贼。皇帝早已预知,命我等出兵讨贼。”乔瑁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立刻站出来说道。
“就是,吾等乃汉臣,岂能容忍董贼欺负皇帝。”曹操立刻跟上来。
“讨伐董贼。”王匡也跟着喊道。
一时之间,大厅里面全是讨伐董卓的声音。
刘岱见民心不可违,只好双手虚按说道:“诸位,董贼可恨,可是只是我兖州一地,恐难成事······”
按照刘岱的意思,董卓自然可恨,但是董卓手握三十万大军,而刘岱身为兖州刺史,麾下只有不到一万人,就算征集各郡县的兵马,也不过数万人,怎么是董卓的对手。
所以,刘岱的意思就是,大家要忍耐,不要急躁。
但是,不等刘岱说完,曹操赶忙接过话题:“使君不用担心,操这就去渤海,说服袁绍袁本初。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只要本初振臂一呼,有志之士势必群起附之,区区董贼,还不是手到擒来。”
“孟德说得是,我们这边也积极准备,先行起事,为本初打开局面。”张邈与袁绍关系不错,立刻站出来支持。
“只是······”眼看要来真的,有些人自然就要退缩。
“怎么,皇帝诏令在此,尔等敢不奉诏?”乔瑁举起手中的血诏,大声喝道。
是啊,皇帝的诏书在这里,自己的长官在这里,要是这时候退缩,不但官位保不住,还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刘岱没有想到一场寿宴办成这个样子,但是作为汉室宗亲,刘岱不能退缩,也不敢退缩:“诸位,董贼是在可恶,我等营发兵讨之,诸位各自回去整兵备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