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的,老子还没吃饭呢。刘协心中暗想,可是却不能说,一旦说出来,就是自己输了。
草草的用过饭食,刘协带着潘颖去了宣室殿。
宣室殿在未央宫,经过安门大街的时候,刘协看到许多官员去王允的府邸,估计是商量明天怎么对付自己。不过,刘协一点也不担心,反正自己在上面修炼,他们要怎么闹都随他们。
一路想着,走到了宣室殿。刚刚跨入大门,刘协就被堆积如山的奏章吓到了。这么多奏章,这是要累死老子。
“这是各地报上来的奏章,请陛下批。”董璜对着刘协做了一个请的动作,神情之间有些得意。
不过刘协没有理睬董璜,而是看向蔡邕:“先生,都说些什么?”
侍中就是皇帝的参谋,对很多奏章都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刘协先问蔡邕。蔡邕是一个孤臣,虽然是董卓提拔的,但是蔡邕并不因为这样就歪曲事实。
“陛下,多是朝堂上说的那些事情。”蔡邕回答。
刘协转向伏完,伏完这时还担任这侍中一职,见刘协看过来,自然知道这是询问自己:“陛下,这些奏章如同伯喈所言,都是朝中所奏之事,留中即可。”
伏完是伏寿的父亲,自然站在刘协这边。虽然看到董璜脸色不好看,但是还是建议刘协留中。
“那就留中吧。”刘协大手一挥,奏章全部留中。
董璜根本没想到是这种结局,自己辛辛苦苦动员大臣们写奏章,到头来皇帝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直接留中。
不行,一定要让皇帝看。
董璜向前跨了一步,拦住想要离开的刘协。
“嗯······”刘协面色严肃,看着董璜冷哼一声。
董璜虽然是董卓的侄子,可是却是董擢带大的,自然没有董卓的嚣张跋扈,面对刘协,还真不敢硬碰硬,只能退后让开。
刘协一甩袖子,转身离开。自然有太监过来,把奏章分类整理,全部送入库房。留中的奏章不是销毁,也不是不管,而是暂时搁置,过一段时间再来处理。
当然,刘协自然不会放过这些上奏章添乱的人,这些人要么就是董卓的人,要么就是没骨头的人,这种人自然不能担当大任。
走出宣室殿,刘协低声在潘颖耳边说了几句,潘颖转身就去安排去了。
夕阳西斜,又是一天。刘协缓步登上鸿台,看着长安熙熙攘攘的人流。
“陛下,那些上奏章的人全部统计起来了,陛下需要过目吗?”潘颖拿着一张绢布,呈在刘协面前。
“朕就不看了,你交给春兰,让他收好,今后提拔任用官员的时候,认真核对,但凡这上面有名的,均不得担任六百石以上的官职。”刘协淡淡的说道。
六百石,在大汉朝的官职体系中,是一个分叉口,一般就是小县县令或者大县县丞。在刘协的预计之中,今后的大汉朝就没有一万户以下的小县,所以,这些人在刘协心中,就永远没有主政一方的机会。
对于京官来说,六百石是朝堂议事的最低点,没达到六百石的官员,连进入朝堂的机会都没有。刘协这句话,事实上就是确定了,这些官员从此之后,只能是低下层官吏。
喜欢汉末三国之乱世道皇请大家收藏:(www.2yq.org)汉末三国之乱世道皇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