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这时,粥棚的人员家中查询的羽林郎回来,全部都没有查到贪污赈灾粮食的情况。
“把账本给朕拿过来。”刘协吼道,侯汶也是准备齐全,立刻让人呈上账本,账本上显示,国库每天向这个粥棚拨出十石粮食,这个粥棚也是按照十石粮食煮的,账目清楚,没什么出入。
“说,运量的器具在哪儿?”刘协指着曹曼喝道。
“这、这儿。”有人把十个筐带过来,这是十石粮食,对,也算十石粮食,但是刘协总觉得哪儿不对。
“陛下,要不每个粥棚增加十石粮食?”匆匆赶来的李傕拱手说道。
增加十石粮食,说得这么容易,要知道整个关中每天得多少粮食?再增加十石,粮库岂能承受。
但是十石粮食从国库运出,然后经这些人的手熬制,这些人没有贪腐,国库的账目也正确,这是哪儿出问题了呢?
刘协想着,好像历史记载,刘协当时是用五升米煮粥试试,不过五升米煮粥,侯汶可以说没有五升米?或者说这个五升米和那个五升米不同,要知道大汉朝的升斗是有两个概念的,一个是体积,一个是重量。
怎么办?刘协看看四周,管仓库的人一个也没来,不如。
“潘颖,带一队羽林郎,去粮库取十石粮食来。”重新做一遍,这不就清楚了吗?
粮食运来,刘协让曹曼按要求煮粥。曹曼亲自取了五升米,放到一口锅里,加上水开始熬粥。这个细节与历史刚好吻合,一锅粥就是五升米,刚好与历史上刘协检查想吻合。
果然,随着锅下面的火苗升腾,锅内的粥越来越稠,最后成了一锅浓浓的粥。
“说,这是怎么回事?”刘协指着曹曼喝道。
“陛下,陛下,今天国库运来的十石米与过去的十石米不一样。”曹曼不敢隐瞒,能保住性命先保住性命才好。
“是吗?”刘协看去,之前的十个筐与现在的十石米的筐,完全不同。不光是刘协,大家都发现了这个问题。
“来人,把侍御史侯汶抓起来,送廷尉府。传令御史台,以金吾卫这次突袭检查的情况为准,对关中地区所有郡县粥棚的官员进行检查。”刘协下了旨意,立刻有羽林郎抓起侯汶,送去廷尉。
刘协让曹曼按照新标准熬粥,自己带着羽林郎气呼呼的离去。
喜欢汉末三国之乱世道皇请大家收藏:(www.2yq.org)汉末三国之乱世道皇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