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到雪峰号全方位打击的云环联邦舰队,这个时候其实已经被逼到了墙角。
原因很简单,他们的物资不足了。
按照补给计划,史向荣今天应该会下令四支舰队轮流退至后方去接受补给物资。
现在好了,物资是运到了,可惜自己当了运输大队长。
后勤舰队被齐一鸣连锅端了,连一块能量块的残渣都没有给他们留下。
史向荣只能顶着巨大的损失强行让舰队发动攻击。
况且他并不认为自己就一定会是失败的一方,毕竟齐一鸣手中的战舰实在太少了。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在得知自己后路被断,后勤舰队被人连锅端掉,史向荣的手下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似的,恨不得一轮攻击就将眼前的敌人全部干掉。
但是齐一鸣却比史向荣想象中的要坚定得多,就算自己的舰队在刚刚一轮攻击中损失惨重,也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
交战双方如今不但在比拼战斗意志,更是在比拼速度。
史向荣选择了重点攻击,他深知雪峰号对于新联邦舰队的重要性,同时更清楚即便是其余战舰都被己方击沉,但是只要雪峰号依然活跃在战场上,那这场战斗就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反之则不然,如果能迅速将雪峰号击沉,那么剩下的战舰则对他们构不成丝毫威胁。
而齐一鸣此时也感受到了来自敌军的压力。
雪峰号的能量装甲在敌军狂轰滥炸下在被一点点地剥离舰体。
卫士号内部的纳米机器人生产线根本就来不及生产出足够的纳米机器人去维修雪峰号损失的外层装甲。
好在战矛号当初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会成为战场上敌人重点照顾的对象,所以战矛号的外层装甲非常厚重。
重甲战列舰的名头在前人类联邦时代可比战矛号这个名字要响亮很多。
史向荣在几轮攻击下来,看着依然屹立在战场中心的雪峰号都有些怀疑人生了。
整整一万三千多艘战舰集火雪峰号,居然没有将雪峰号击沉。
自家事自己清楚,雪峰号在敌军强大的火力攻击下,外层装甲完整度已经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程度。
甚至舰身一些位置已经被击穿,内部结构层遭受了一定的损伤。
雪峰号的舰员们此时都有点慌了,外层装甲完整度已经下降至13%,敌军舰队只要再进行一轮攻击,雪峰号就得散架。
所以一个个都用焦急且略带惊恐的眼神看着齐一鸣。
齐一鸣则淡定得多,虽不至于大大咧咧地靠在舰长椅上指挥作战,但是始终对外层装甲即将被清零的事实视而不见。
就在众人以为齐一鸣这是彻底放弃了,准备任由雪峰号自生自灭的时候,齐一鸣突然下令雪峰号启动战地维修系统。
只见雪峰号外层装甲被剥离后露出的网状结构突然快速地向外喷洒着一种黑色的粘稠状物质。
在黑色物质被喷洒的过程中,从网状结构上射出了无数道红色的激光束。
这些激光束在击中黑色物质后,原本成黏稠状的黑色物质瞬间凝固并附着在被击穿的外层装甲处。
而这种过程仅仅只需要两三秒。
更加恐怖的是雪峰号战列舰舰身内的这种网状结构是附着在外层装甲与内层架构装甲之间的。
也就是说战矛号有的舰身分为三层,最外层是外侧装甲层,中间是所谓的战力维修系统层,而内层才是结构层。
齐一鸣不是科学家,不知道这个黑色的物质是什么,但并不妨碍他弄清楚这些黑色物质的作用。
正如大家亲眼所见,这些黑色的物质在遇到激光灼烧会瞬间硬化。
而其硬化后的强度堪比雪峰号的外层能量装甲的强度。
只可惜这种黑色物质生产起来极其不易,据说当时人类联邦全力生产一年的产量也仅仅只够战矛号启动战地维修系统三次。
否则这种黑色的物质早就代替了纳米机器人的修复功能,大规模装备于前人类联邦各型号战舰上。
战地维修系统上线后,雪峰号的外层装甲完整度在三十秒内恢复到94%的水平。
这些临时附着在外层装甲上的保护壳能承受云环联邦所有战舰两轮齐射的伤害,随后便会从雪峰号的舰身上脱落。
而雪峰号可以利用这两轮射击的时间加快自身的维修速度。
于是卫士号生产出来的纳米机器人在有了这层临时装甲层的保护下,忘我地修复着雪峰号的外层装甲。
史向荣在看见雪峰号外层突然出现的奇怪装甲层后整个人都傻了。
雪峰号能够进行自我修复也就算了,可是像这种突然出现在舰身外侧的包裹层是个什么东西?
直到这层临时装甲层被击碎或者主动脱落后,一艘外层装甲完整的雪峰号又一次出现在战场上。
当然新联邦的舰队不可能在一旁看着雪峰号挨打,他们也在攻击。
只是新联邦舰队的还击效率要比云环联邦的攻击效率要高不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