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刘备就真的严阵以待了。
现在的刘备,据守涪城,自然不需要再分出什么前锋,中军,后军了,三军都汇合在涪城内,交由刘备指挥。
而张任跟吴懿两人,率领着五万人来涪城,显然也不是来旅游的。
双方在涪城前,进行了一场交战。
刘备方是让魏延,黄忠,寇封各领一军,在城门外摆开阵势,自己和庞统,张溪,法正,孟达四人坐守城楼。
张任方面,张任和吴懿坐守中军,刘璝,泠苞,邓贤三人各领一军,跟刘备军对峙,正面展开厮杀。
双方的气势都很足,但结果嘛.刘备差点怀疑自己的眼睛。
刘备都不好说是自己从荆州带来的士兵太强了,还是益州军太弱了.双方只是进行了一场交战,然后从左右两翼到中军,刘备军全面占据上风。
左翼,魏延压制的刘璝不停的向中军收缩。
中路,老将黄忠一阵突击差点阵斩邓贤,还得是吴懿派人及时支援,才保住了邓贤一命,现在也被压制的有点喘不上气。
只有右翼的寇封,跟泠苞打的有来有回。
这个真不怪寇封,寇封的作战特点是勇猛,指挥起来就是一口气把士卒推上去,然后持续的给对方压力,死战不退。
可偏偏他对面的泠苞,性格和指挥特点也差不多,所以两个猛将凑一起,打着打着,就变的阵型守不住,差点混到一起去。
但不管怎么样,刘备军这次只打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已经是完全的占据了上风。
如果不是吴懿和张任四处支援,恐怕益州军早就崩溃了。
可即使如此,场面上如此被动,不管张任和吴懿怎么努力也依然挽回不了颓势,最后刘备军甚至直接逼近益州军的本阵,逼得张任和吴懿不得不放弃进攻,收兵后撤。
面对这么好的局面,刘备要是不追击,实在是太对不起自己了。
但刘备始终记得张溪的话,所以他也只是命令黄忠和魏延追击了不到二十里,就撤回本阵。
结果黄忠和魏延非常的不满意。
黄忠从起兵以来,一直跟随中军行动,没什么立功的机会。
但黄忠毕竟年纪大啊,做事总会圆滑一点,所以他虽然不满,但也没说什么。
但魏延就不一样了。
刘备起兵的时候,魏延倒是被分到了前锋军里,但张溪率领的前锋军,这一路上就靠一封信就搞定了所有人,他压根没有捞到打仗的机会。
本来魏延还想着就这么一路突过去,直接进攻绵竹呢,结果张溪这个家伙非说兵力不足,要等刘备到了再行动,还强行压制了自己出兵的请求。
现在好了,好不容易有仗打了,追击还只允许追击二十里.可把魏延给憋屈坏了。
魏延的性子比较直,又是刘备的老部下了,资历够深,因此,他一收兵就找到了刘备,问道,“主公,益州之兵已然溃散,只需再追击十里,便可一举破敌,主公为何又.”
“诶,文长!”刘备先是阻止了魏延的追问,然后看向了张溪。
那意思就是.这就是你说的,益州第一名将?!
张溪那个尴尬的.张任是不是太不给面子了,这么不禁打的?!
“那个.或许,有伏兵”张溪讪讪的,给出了一个解释。
而这个解释吧,别说刘备不信,就是魏延都觉得这是在扯淡。
再一联想之前张溪硬是压下自己进攻绵竹的请求,魏延顿时恼了。
“想是此人不欲吾等建功尔!!!”魏延指着张溪的鼻子,恨声说道。
嘿!!!
这个老匹夫,你啥意思?!
张溪顿时也恼火了起来。
刘备也觉得魏延有点不像话了,赶紧呵斥道,“文长不得胡言。元长不过是谨慎用兵而已,若真有伏兵,损兵折将,岂是你能承担?!”
魏延别人的话不听,但刘备的话是绝对的听从。
当下闭嘴不说话。
但刘备多少也对张溪有些不满的。
如果不是张溪吹张任吹的太过,这次说不定真的可以一次性的就击破张任等人,不会给他们后退收拢残兵的机会。
但事情已经这样了,刘备也不是那种秋后算账的性格而且就益州兵的那个战斗力,大不了再打一场就是了。
因此,刘备决定,重新整军,出兵,离开涪城,向绵竹关方向推进。
张任,吴懿两人,在刘备没有追击的情况下,收拢残兵,但对接下来的去向,也产生了争执。
吴懿的想法,是退守绵竹关,依靠关卡来对抗刘备的进军。
毕竟荆州军的战斗力大家都看到了,如果野战,肯定没有任何胜算的。
但张任不同意。
他们可是率领了五万大军出发的啊,结果只败了一场,就退守绵竹,怎么跟刘璋交代?!
再一个,这场野战,虽然败了,但因为刘备军并没有跟着追击,所以刘璋军的损失并不大,也就是几千人的伤亡而已,现在收拢残兵,当道下寨,阻挡刘备集团的前进路线,也不是没有胜算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