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身为晋国继任者天然就提防西方的秦国破关东出以及魏国用卫国对于其的拉拢,原本与秦交好的赵国毫不犹豫地背叛了与秦国的盟约,更是派出十数万大军与昔日的盟友兵戎相见。
赵国对于秦国这般迅速的态度转变正应了后世约翰牛首相丘吉尔的那句名言: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世上只有永远的利益。
赵国此次攻伐昔日的盟友秦国,不正是为了利益;秦国派出十万步骑大军攻入赵国土地,并且扶植中山国与赵国作对同样也是为了利益。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起后世《史记》之中的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战国时代的主题除了战争,还有各种利益的碰撞。
就比如此刻赵国大司马赵平之所以来到这函谷关下与秦将百里邑进行这一番交谈,不正是因为赵国利益因为这场战争受到了损失了吗?
将视线重新拉回此时此刻的函谷关下,看着一脸的尴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大司马赵平,秦将百里邑半是笑言半是认真地说道:“赵国主动与我秦国交兵,如今却又派出赵使前来我秦国求和,赵使难道是觉得我秦国可欺不成?”
“不不不……”
“赵平对于秦国绝无此意。”听到了秦将百里邑这一番明显带着威胁的话语,大司马赵平连忙出声否认。
看着面前明显不善的秦将百里邑,大司马赵平顿时之间心念百转,最终他的目光之中却是闪过了一丝光亮,“将军,此次秦赵两国之间的交兵实乃我赵侯轻信了魏人的鬼话,这才造成了两国之间原本不应该存在的关系。”
“正是为了弥补秦国这次的损失,赵侯才会派赵平西入秦国。一来,向秦国致以我赵国最诚挚的歉意。二来,则是为了使秦国与我赵国休兵罢战,并商议我赵国应该如何赔偿秦国的损失。”
相比较于刚刚那一番初闻悦耳动听、细想之下实在空洞的言辞,秦将百里邑显然对于大司马赵平这一番务实的话语比较满意。
脸上的神情因为这一番话语而渐渐变得缓和之后,秦将百里邑似乎还有些不放心地问道:“赵使此话当真?”
“当真。”以一种无比坚定的语气回答了秦将百里邑的话语之后,大司马赵平却是轻轻将话题引导到了此刻依旧在进行的战事之上,“将军可别忘了,此次秦国所要对付的敌人除了我赵国以外,还有魏韩两国。”
“若是我赵国与秦国休兵罢战甚至重修旧好,那么秦国完全可以抽出手来全心全意地对付魏国与韩国。”
“我想以秦国的国力再加上已经渐渐从与越国的战争之中抽出身来的楚国,对付魏国与韩国的困难应该不大吧?”
没错,大司马赵平就是在出卖自己的盟友,而且从他的话语之中更是听不出对于这种行为的任何羞耻。
秉承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理念,为了早日从秦国步骑大军与中山国的多面夹击之中解脱出来,为了维持赵侯赵章薨逝之后国内的稳定,赵国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境地了。
只要能够达到这两点的目的,不要说是两个曾经和赵国有所龃龉的盟国,就是要割让国土与秦国,此刻的赵国也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而赵国大司马赵平这一番出卖盟友的话语,显然是触动了秦将百里邑心中绷紧的那根弦。
沉思片刻之后,秦将百里邑再也不复刚刚冷淡更是以上宾之礼,将赵国大司马赵平迎入了函谷关中。
看着主将百里邑将这位赵国大司马安排妥当之后,一直跟随在其左右的副将缓缓来到了他的身后轻声说道:“将军,今日之事关重大,末将以为这件事应该提前通报秦公以及武安君。”
听完了身后副将这一番话语,秦将百里邑双眼之中立时闪过了一道寒光,然后面色郑重的转过身去看向了这名副将。
“此事交由你亲自去办,尽快派出精锐骑兵分别前往泾阳与宜阳,务必将这个消息安全送到秦公与武安君手中。”
“诺。”
等到这名副将的身影缓缓消失在自己视野之中,秦将百里邑的目光缓缓望向了东方的天际。
……
秦国,宜阳郊外,秦军大营。
在魏将庞涓率领着二十五万精锐大军气势汹汹向着曾经的韩国故都、如今的秦国东部重镇宜阳而来之时,秦国同样派出了武安君吴起、军师孙伯灵以及二十万精锐秦军赶到了宜阳城下准备应战。
二十五万对二十万,因为秦国、魏国、韩国三方君主的意志,这一场几乎是这次秦国与三晋双方大战之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即将在宜阳城下展开。
此次宜阳之战,不仅仅决定着这场战争的走向,更是决定着整个天下未来的走向,可谓是意义重大。
为了应对气势汹汹而来、想要和秦军展开决战的二十五万精锐魏韩联军,秦军一方可谓是做足了准备。
伴随着秦军统帅武安君吴起的一声令下,五万秦军趁着对面魏军初来、立足未稳之际迅速进入了宜阳城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