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堰离开时面色沉重,即便看到了不远处立在屋檐下的姜晟也只是点了下头大步离去。
姜晟不知道姜枫和姜堰说了什么,只往窗子那边看过去,待看到姜枫对着他点头之后,姜晟大喜,躬身对姜枫一礼,转而离开。
先前姜枫就和他说过,此番会带他往京都一行。
谢兄此时就在京都。
姜枫看着姜晟离去,嘴角含着的笑意敛去,看着关上的房门阒然而视。
父子之间有什么秘密是不知道的呢?
当儿子的知道父亲在外面藏着的人,当父亲的也知道儿子其实没有病。
一父一子足矣。
只是有些事情不能想更不能做。
今日他已经说了很多,但若是儿子不记得,不放在心上,他也只能无奈何。
东阳城和京都相隔千里,汉王及其四子意欲往京都的消息还没有传入京都,两道八百里加急已让京都上下惊慌。
紫红色的大员官员频频入宫。
太子也不得不坐镇宫中。
京都之内,东城门时不时的有氏族贵戚的车马往城外走,言语中不过是探亲访友。
不少商铺的价格比往日里便宜了不少,吸引了不少百姓富户前往购买,问及为何降价,言之是京兆府下令为民得利。
京兆府牧谢玉的名头再次被提及。
给她戴了高帽子,她总不好再找他们的麻烦吧。
而至于为何降价,已是再明白不过。
可京都的百姓们什么都不知道。
连京郊四处的官兵都和往常一样每日里训练几个时辰优哉游哉的比并州下面县镇的民兵还要轻松。
这就是小人物的悲哀。
但知道的越少又何尝不是幸事。
就像是现在朝中上下恐怕谁也没有想过飞戎的铁骑真的会踏破京都,不然现在撤出京都的就不止是氏族的一些女眷子弟,而是大部精锐全都跑的一溜烟。
谢玉去见了谢老夫人,建议谢老夫人去外头避一避。
“老身知道京都不少氏族子弟都走了,可老身是谢氏的老祖宗,是说什么也不能离开谢氏的。”谢老夫人道。
谢玉感慨谢老夫人的风骨,想了想道:“老夫人可以带着府中女眷往玉明寺为慈悲为善念。”
谢老夫人迟疑。
谢老爷子连连点头:“好,好,就玉明寺了。”
玉明寺远在京都,就算是京都真的出了什么事儿,从玉明寺也能跑。
谢老爷子忙不迭的应了,谢老夫人也只能点了头。
谢玉让谢留也一起往玉明寺。
谢留不愿。
“我要留下来陪兄长。”
“我长大了,也能帮兄长了。”
“为兄知道。”谢玉道,“只是从现在开始你活着才是真的帮到兄长。”
当初谢留离开江州时,谢玉都不曾说的这般严肃,谢留不敢忤逆,走到嬷嬷身边说了些什么才总算是上了车。
待谢府女眷的车子出了京都,嬷嬷道:“小郎君可是千叮咛万嘱咐的让老奴好好的照看家主,看得出小郎君对家主还真是不放心呢。”
谢玉亦是一笑:“他有这个心就好。”
毕竟日后谢氏总不能由她一个扛着。
谢玉回转,刚入城门就看到了骑在马背上匆匆而来的小杜太监。
“谢大人,皇上要见谢大人。”
谢玉眼中一闪。
****
半个时辰后,谢玉出现在宫中。
之前谢玉面见皇帝不是在议政殿就是在书房,这是第一次在皇帝休息的方阁。
方阁外宫中禁卫林立,谢玉站在门口状似无意的摆弄了下腰间上的佩饰。
还好,蓝汪汪。
方阁门打开,谢玉进去。
里面扑面就是厚重的药味。
谢玉看到了王德。
帘帐后皇帝的身影影影绰绰,粗重的喘息可见病症深入膏肓。
“王大监也要顾及身子。”谢玉低低道。
王德眼中流露出亮光,对谢玉点了点头:“多谢大人,皇上在里面。”
谢玉转过帘帐,终于看到了皇帝。
在看到皇帝的第一眼,谢玉就愣了下。
皇帝比上次她见到的时候更加苍老灰白,眼中也更加浑浊复杂,看到谢玉,皇帝对谢玉招了招手。
“过来。”
“是。”
谢玉坐到了皇帝床头的软凳上。
皇帝被王德扶着坐起来,只是这么小的举动,皇帝就气喘吁吁。
“你的折子朕看了,允。”皇帝道。
谢玉愣了下才反应过来皇帝说的折子是哪个,是上次她在宫门被拒,由小杜太监送到宫里的折子。
那个折子里并没有写什么要紧,只说她想要把京兆府地面上的混子流氓之类的招揽到京兆府名下为卫队,主要负责为工部,礼部行走,既抬高了工部礼部的底蕴还能使街面上清净一些。
在旁人看来大抵上就是给谢氏谋私利,毕竟工部和礼部是谢氏的地盘。
但在谢玉风头正盛的时候提出来,又是顺其自然。
“是,谢皇上。”谢玉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