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被救起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落魄的苗少春。
苗少春也与齐贵一般,有着一段悲伤苦涩的辛酸经历。
苗少春本是湖广醴陵人,家中是老大,下有两弟两妹。苗少春自幼聪明伶俐,但顽劣不化,时常逃学,父亲无奈,只好送他去学木匠,谁料此儿却偷偷跑去潭州学武。十五岁时,父母在帮官府修建仓库时不慎摔死,县衙仅赔了八两银子了事,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也被迫辍学,由叔叔抚养。父母亡后,苗少春交不起礼金被赶出师门,但他学武之心不死,求艺之志弥奸,先后到少林寺、武当山、天津静海县苦学本领,又在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广拜名师,做过庄园教头、官府快手、武馆拳师。后来在凤翔府陈家庄做教头时,因与庄主陈宁的小妾袁小小私通被人察觉,袁小小害怕陈宁责罚,哭诉苗少春调戏自己。陈宁大怒,带领数十家丁将苗少春擒获,绑在庄园树桩上,一顿毒打后准备次日送官治罪。那袁小小害怕苗少春到了官府后说出通奸实情,毁了自己名声,深更半夜放了苗少春,苗少春却忘恩负义,一拳打死袁小小,黑夜中逃出陈家庄,流落到凉州卫。
此时的苗少春三十七岁,独自一人流落街头,无妻无子,无权无势,无名无利,无依无靠,心里不禁着急,暗道:“我堂堂七尺男儿,身强体壮,武艺超群,却落得个流落街头的下场,真是笑煞世人。”
恰好路边摆地摊卖旧书的贩子正在吆喝,苗少春苦闷无聊,无意间朝那旧书瞄了几眼,忽见一本黄色封面的《五公经》。苗少春又惊有喜,听父亲说,苗家祖上曾有先辈是大巴山大佛国太师,后因遭受镇压,不得已逃到湖南醴陵安家,当时大佛国的经典经文就是《五公经》。苗少春马上蹲下翻阅起来,越看越喜,越看越迷,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当即买下后,兴匆匆藏到一间破庙里彻夜通读,反复琢磨,不知不觉天已佛晓。苗少春心潮澎湃,难以自制,暗自思忖:“大佛国虽亡,但我乃忠良之后,如今天赐《五公经》,莫非让我重振佛国,再创辉煌?”自此以后,苗少春找来很多佛教经文研习,经过三个月的运筹,最终决定到大巴山区传教立国,荣登大宝。
可是,苗少春几日未食,仅走出十余里远,就饿晕倒地,幸好遇到齐贵。
“这位大哥,你是哪里人?怎么会晕倒在街头?”齐贵关切寻问。
苗少春见围观了那么多人,再加上肚中饥饿,有气无力,懒得开口说话,眼睛微闭,并不搭理。
齐贵直道这人需要休息,遂对众人讲:“这种病需要安静,吵闹不得,大家都回去吧,休叨扰病人休息。”
大家本来都是来看热闹的,现在见人已经苏醒,也不再围观,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去了。齐贵送众人出门,一老者抓住齐贵的手道:“先生精通岐黄,我们村亦有一些病人,我们回去,叫他们前来找先生,但愿先生能解他们的病苦。”又一妇人道:“大兄弟,我儿子这几日不停地咳嗽,你能治不?”齐贵大喜,忙道:“好说,好说,小人自小学得岐黄之术,颇懂医理,你们有什么病人只管带来就是。”
与众人唠叨了一阵,见大家都走远了,齐贵嘿嘿地笑了笑,自语道:“我有一技在手,何愁衣食?”
“天医!天医!我的天医,你在哪呀?”齐贵回至屋内,见苗少春眼睛虽然闭着,嘴里却不断地喃喃自语着。
“什么天医?你说什么?”齐贵返回房内,听到病人满嘴胡言,纳闷不解。
苗少春知道众人已经离去,遂睁开眼睛,疑疑惑惑地问道:“这位贤弟,是你救了我吗?
“是呀,我见你倒在路边甚是可怜,故背来这里,你是哪里人,何故晕倒?”
“怎么会是你救我?不对呀,应该是天医救我才对。”
“什么天医?你这人好奇怪哦?”
“奇怪?对你们凡人来说,当然觉得奇怪了,”苗少春微微摇首,失望地闭上眼睛,茫然自语,不再与齐贵说话。
“哈哈,那你是神仙?”齐贵乐了。
苗少春眼睛微闭,喃喃自语:“我是虚空藏菩萨转世,来做天下佛主的,我的天医医术高明,自山东而来助我治理天下,可是,他为何还未现身?怪哉……”
齐贵一惊,自己就是从山东而来,而且精通医学,莫非?
“你的天医是什么样的人?你要做什么佛主?”
苗少春睁开眼睛,费力地爬起来,久久注视着齐贵,而后神秘言道:“兄弟,你救了我,我就对你说实话,你不要对外人泄露。”
齐贵蒙蒙地点头,就像小孩子专心听师长教导一样。
“我本西天虚空藏菩萨,因下世之人不信正法,无有善行,不敬天地,不孝父母,忘师背道,积恶成山,佛祖命我下界为天下佛主。我七岁时就被神灵招上昆仑山,在山上仙洞中静坐了九千九百九十九日,现在来到尘世传道,佛祖给我派了天将一名助我打天下,天相一名助我治盛世,天医一名助我救万民。我昨日得梦,佛祖告诉我今日会遇到一位来自山东的神医,他就是佛祖派给我的天医,让我带天医一同前往大巴山建功立业,传教立国,共创太平盛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