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林凡这个人,李显一直也没有看透过。
以前他只知道林凡枪法好,会打仗。
后来知道他水、陆、空什么都会。
像今天这样,还会种菌了。
李显也不再惊奇。
听到林凡这么说话,他只管相信就是了。
地方管理,不是林凡的强项。
管兵他行,管民他觉得自己不行。
从后世过来的林凡,非常清楚兵与民之间的关系。
军民鱼水情,这话不是假的。
有了普通百姓支持的队伍,战斗力是可以超出所有人意料的。
这个已经是经过实战证明的。
因此林凡才特别重视自己管辖这些地方的治理和发展。
只有让这些百姓们知道:跟着特种旅走,生活会越来越好。
他们就会主动支持特种旅的一切工作的。
实际上,特种旅这些日子在收复的各个县城里的表现。
已经让所有百姓们大跌眼镜了。
这些当兵的买卖公平,消费力强。
他们第天都要消费不少的猪肉和蔬菜,只这一点就让县城和周围的百姓们可以换出不少的钱。
半个月来,这些当兵的从来不骚扰百姓。
这些事情,人们都是一点点的看在眼里的。
钱家老爷子终于同意出来给特种旅做事了。
林凡给了老爷子一个大法官的职称,他严肃地对钱老爷子说道:
“从淳化到德清,所有百姓们,最后的公平都在你的一念之间了。”
钱老问道:“如果牵涉到你的队伍呢?”
“公平!”林凡说出来两个字,根本就没有思考。
“好!”
林凡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处理民事。
晚上的时候,把浸泡已经超过六个小时的香菇、平菇、蘑菇溶液滴入他准备好的培养基里面去。
用棉团塞住试管口,小心地放到一个小小保温柜里面。
没有办法,现在的一切都是需要自己动手的。
培养基是林凡带着几个士兵做的。
他用的是马铃薯综合培养基来做一级菌种:去皮马铃薯二百克,琼脂二十克、葡萄糖二十克,水一千毫升。
林凡用的是广种薄收的办法,每一种类,都做了二十个试管的。
一百根试管放在保温柜里面。
这个保温柜用热水来保持温度的。
它是一个双层木柜,中间夹层用了棉花填充,用来保暖。
里面不同位置放了三根温度计测量温度。
林凡测试过了,每三个小时在这个保温柜底层放入三个装了开水的玻璃瓶。
就能够把保温柜里面的温一直保持在十五度到三十度之间。
这就足够了。
公光亮、尤良俊、解修为这三个士兵就是李显派过来专门协助林凡培养菌种的。
林凡把自己手写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小册子拿给这三个人。
让他们仔细阅读,认真体会,所有的试验林凡只做一次。
像今天做的菌种制作,林凡只做一次。
无论成功与否,下一回就是要让他们三个人自己来做了。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保温了,公光亮、尤良俊、解修为三个人安排好了轮换时间。
公光亮守第一天,直接就在这个试验室里面住下来。
这样子就很好。
十三号林凡到汤山、淳化这两个阵地都去看了。
杨大人、甄胆小这两人这些天都没有休息。
士兵们每天训练之外,还在努力地挖掘坑道。
杨大人指着道路两边的山峰说道:“今后我要在这里挖出一个迷宫出来。
鬼子来了,让它们再怎么的也不能够前进半步。”
林凡对杨大人的这种做法,非常赞同!
汤山这样的地势,完全可以做到。
就像江阴要塞那样,如果不是鬼子从无锡和武进过来,江阴要塞还零点的是固若金汤。
汤山到淳化、句容到秣陵的道路都在修建当中,只是进程不快。
现在主力还是特种旅的士兵们。
地方的百姓还没有发动起来。
现在特种旅已经把地方官员派下去了,过些日子情况应该会好一些。
林凡去见见杨大人和甄胆小两个,就是见见。
随便把过些天要攻打芜湖,让他们小心鬼子来个围魏救赵的把戏。
十三日晚上,林凡到了宣城。
他还是放心不下。
在陈四川的指挥部里面,看着一团新做出来的沙盘。
陈四川指着芜湖说道:“经过我们侦察,鬼子这些天调动非常频繁。每天都有五趟列车通过芜湖。
通过芜湖到裕溪口去。
有时候是运兵车,有时候是货车。
完全没有规律。”
林凡问道:“所以第九团和第十四团阻挡津淮铁路上的鬼子,有可能会出事。”
陈四川说道:“是的!并且鬼子也可以从裕溪口快速调兵回援芜湖。
原本我是想要抽调四团去协助第十四团防守的。
既然旅长来了,就不用四团过去了。
旅长去九团就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