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达到神、气、精混合为一,返本还原,归根复命,则万神会聚化为婴儿,便称是“与道合真”,获得真“宝”。
到这个时候便能施行各种法术:“人得此宝於身,出入纵横,飘然自在,长春不老,与天齐休;布真炁(qì)而能化土石,土石为宝;
布真炁而能起枯骨,枯骨成人;布真炁而能救万病,万病自痊;布真炁而能辟妖邪,妖邪自灭;
布真炁而能动风雷,风雷自震;布真炁而能扶万物,万物自畅;布真炁而能拔幽魂,幽魂自拔。此即无量度人矣。”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表》上清法在道法史上有过重大影响。
唐至宋前期,上清派在诸道派中处於主流地位,得其法篆道阶最高,这样,道流造作、汇(huì,又见汇)辑法术成专书时,常冠以上清之名。
如唐道土叶法善听行符法被认为“出自汉正一天师之道法”。
但其书则冠以上清之号,称《上清隐书骨髓灵文;灵宝斋法》,也被冠以“上清”之称。也有不少唐宋新出符箓道派,确实与上清派有渊源关系。
如北帝派所传天蓬法中《天蓬神咒》,又称做“北帝祝法”。
最早记载即在陶弘景《真诰》,北宋北极天心派为正一法分支,不仅其法称上清北极天心正法,而且在行法中以内修为本,而内修之法重在存思三光,有《无上三天玉堂正宗高奔内景玉书》专述存思之法,系源自上清法。
有些道士虽所行非上清法,而亦曾受上清箓,如南宋白玉蟾,为金丹南宗五祖,而兼习雷法,但亦曾得上清箓。
至於世间为人驱邪捉妖的道士,亦颇有自称为行茅山法者。
道法认为,诸法之中,威力最大的是雷法。
因此,林希当然不会放过!
王文卿《雷说》,“夫雷霆者,天地枢机。“
“故雷乃天之号令,其权最大,三界九地一切皆属雷可总摄“。
因此,在行法之时,多召役雷部将帅执行。
且在召合(召将)之时,也特别强调本身的内功修为,强调聚合五行之气,这五行之气便为五雷。
萨守坚《雷说》“雷法为先天之道,雷神乃在我之神,以气合气,以神合神,岂不如响应答耶。“召将是以本身五脏之气化为五雷之神,与虚空之神混合为一,所以,召将又称之为召合。
雷法的修炼,又特别注重内丹的修炼,并主张“道体法用“,即修成内丹与道合真为根基,发之于外,则形成种种神通变化,玄妙法技。
内丹有成,先天一气充盈,此先天一气,又称先天祖气、混元一气。道教讲“一气化三清“这一气便是混元一气,这混元一气便是道。
《王侍宸祈祷八段锦》:“天地得此一气,千变万化,人为万物之灵,得此一气,可以感天地、动鬼神,呼吸风云雷雨,无所不至矣。“
雷法行持,有立极之说,即无极生太极,无极为原始状态,“溟洋大梵,寥廓无光。“此先天混元一气由无极而动,生为太极,才可发用,此即丹气充盈、动而致用。“
一气才动,风雷云雨皆作,禽兽山木俱生。“此即“道为法之体,法为道之用“的理论依据。
因此,道教有“一气化三清“之说,修道之士,依此无极生太极的理论,内炼形神,炼丹合道,便可“廓然一气初分,自觉神清气爽,外欲不生,此身与天地相为表里,造化皆在吾掌中矣。
动天地,感鬼神,驱风雷,役万物,无往而不可也。然后策役将帅,行持祈祷。《王侍宸祈祷八段锦》:“凡欲行持,先服先天祖气。“
“万千法门,皆始于此也“可见凡丹修炼的重要。
雷法还特别强调实修,亦表现在书符上。强调符之灵验与否,关键在是否将自己的元气气布于符上与否。
《王侍宸祈祷八段锦》一气在乎全,则上可以达天真,下可以伐妖魅,中可以感动风雨雷电。
当书符之时,先须定息秉笔,以鼻引清气,长引一吸,不可浊,最要清气。
然后闭气,急以笔书符。
毕,以天目炼入所召将吏于符中,大口呵出于符,金光罩符,存见所书符中有所召将吏在内,急以““三字押符上。
因此正在的雷法实为内丹修炼与法术行持相结合的道法。
之前因为林希没有结丹,所使用的五雷咒,全都是靠法术施展,其威力在这个时代虽然也算中上,但是却终究只有其表。
如果遇上真正厉害的大妖,他的雷法可能只是给别人刮痧。
“雷霆者,天之号令。”
得其法者,可以“驱雷役电,祷雨祈晴,治祟降魔,禳蝗荡疬,炼度幽魂。”
当然,古时休息雷法为主的门派繁多,从雷法而论,有神霄雷,玉枢雷,大洞雷,仙都雷,北极雷,太乙雷,紫府雷,玉晨雷,太霄雷,太极雷等。
就门派而言,有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等诸多门派,这些门派下面还有许多的分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