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战士们大吃大喝平静的等到天亮,过去的一天时间里,藏在马车中的伊明加德公主明明获悉自己抵达了于利希高,出于颜面考虑,她宁可被捆着待在马车里也不远走出去。她完全不打算逃跑,而且极为忌惮被艾伯哈特看到。她到底是帝国公主,虽说自己已经颜面尽失,被强大的罗斯王掌控是无可奈何的,被艾伯哈特看到那就彻底完了。
新的一天,今日天气不太好,天空灰蒙蒙的,广大战士只能看到东方一片橘黄,无法看到太阳钻出云层。
也许一场寒流又在酝酿,第一场雪要来了?如果不是雪,至少也是阴冷异常的秋雨。
罗斯军都想早点结束于利希高之行,他们吃了些干粮就纷纷上马,简单清洗的炊具扔到马车,全军就希望大王和于利希高伯爵的闲谈结束,然后下令出发。
他们没有过多等待,当世界更加敞亮,排成长队的罗斯军沿着罗马古道盛装进军了。
他们必须亮明自己的旗帜,此事绝非炫耀,就是为了让留驻杜塞尔多夫的友军看到。他们早晨出发,抵达目的地时已经是傍晚了,陆路行程近乎四十公里,一路之上没遭遇任何麻烦,顺利得好似秋游。
沿途的村庄居民见到一支奇怪大军出现,他们下意识举家逃离以防不测。留里克恪守承诺,他明明可以去抢,还特别命令任何部下都不准脱队,所经村庄一片宁静,全军在短暂的白昼里也没有浪费太多时间。
他们来的毫无征兆,杜塞尔多夫的人们见到罗斯军队出现惊得目瞪口呆,转瞬间,那些留驻本地的拿骚-科布伦茨渔民都笑开了花。
关隘村庄杜塞尔多夫照例矗立着一尊正十字架,本地的小修道院进行了扩建,科隆大教堂派遣的教士长期驻扎这里,不仅仅是对往来之人提供宗教服务,亦是指挥着佣兵们为科隆收取关税。
是的,关税。
加洛林时代的法兰克是拼装起来的帝国,各地文化迥异,经济水平参差不齐。注重商业的科隆大主教区在其他教区看来近乎异端,事实上科隆并未真正加入本笃修会,崇尚节俭、苦修的风尚在本地并不流行。
与罗斯势力合作已经多年,科隆曾损失巨额白银,现在想来损失一大笔钱还成了好事,即是向罗斯人证明,留着我们对你们有好处。
当初被一伙儿罗斯骑兵敲诈可谓大主教哈德博尔德之耻辱,如今科隆挣钱的效率大大提高了,丧失的银币通过贸易手段重新聚拢,而且靠着罗斯势力的军事保护,科隆完全不必花钱维持一支庞大的佣兵队伍维护安全,变相省钱了。
随着于利希高变得虚弱,亚琛成了废城,很多地方被打烂、烧毁,杜塞尔多夫税收关口的作用大不如前。
无论如何红狐和黑狐的运输船队不可能缴纳任何关税,他们作为罗斯势力,还可以按照条约自由出入科隆城。
就这样,杜塞尔多夫长期停泊一些长船,一批来自科布伦茨当地的渔民,他们发现了条约的漏洞,高高兴兴划着船漂到科隆附近捕鱼,顺手再向城市居民兜售。大主教可以约束本地村民做很多事,面对科布伦茨的渔民光明正大的捞鱼、钓鱼,亦或是盗伐树木、盗猎鸟兽都是束手无策的。一想到罗斯军队,大主教只能忍下来。
留里克很高兴看到河畔停泊着两头尖尖的龙头战船,心想着黑狐果然派人驻扎了。
骑兵直接开赴河畔,战士下面牵着缰绳引领坐骑饮水,行军一天的士兵也多耗尽了自己皮制水袋的纯水,口渴难耐的人干脆硬灌起冰凉的莱茵河水,水袋灌满就痛快喝起来。
的确有黑狐的部下驻扎于此,民兵震惊地看着罗斯王从不可思议的方向走出。他们与诺曼人毫无关系,对诺斯语也一窍不通,面对罗斯王做不到从容应对,当被点名文化时,一个个哆哆嗦嗦半天说不出完整的话。
“真是白费口舌。这样吧。你们立刻划船去对岸的据点,去杜伊斯堡告诉当地的诺曼人,罗斯王抵达!”
话是用法兰克语说的,这下哆嗦的民兵听得懂了。他们拿到一张罗斯旗帜作为信物,旗帜上还用炭块写下一句话,就是命令杜伊斯堡当地驻军组织所有可用长船来这边接人。留里克又从军中选了一名战士坐上民兵的船,带着国王口谕命令杜伊斯堡方面出动。
那些民兵立刻像是换了人,他们带上信物嗷嗷叫地跳上一条长船,非常熟练地抓起大桨,长船迅速漂到主航道中,他们喊着号子桨叶上下翻飞。就算船上有自己的部下,民兵们不可能无师自通,只能说这群科布伦茨农民因与罗斯军队接触过甚,他们乔庄打扮一番,已经与诺曼战士看不出差别了。
报信的民兵已经离开,在科隆的教士、佣兵们的一片目瞪口呆中,留里克下令就在杜塞尔多夫扎营。
(本章完)
喜欢留里克的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yq.org)留里克的崛起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