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倾性:表现为内、外倾向的差异;
(2)神经质:表现在情绪稳定性上的差异;
(3)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负面人格特征上。
这三个因素上的不同程度的表现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人格特点。艾森克依据这一模型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这个量表在人格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人格大五理论(The Big Five)
塔佩斯用词汇学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再分析,发现五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因素。
经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反映出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质。
外倾性(extraversion):表现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agreeableness):反映出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情绪不稳定性(neurotici**):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
这五个特质的头一个字母构成了“OCEAN”一词,代表了人格的海洋。麦可雷和可斯塔编制了“大五人格因素测定量表”。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人格测定量表之一。
七因素模型
特里根等人用不同的选词原则,获得了七个因素,构成了七因素模型。这七个因素是:正情绪性、负效价、正效价、负情绪性、可靠性、宜人性、因袭性。
三、类型理论
类型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德国,主要用来描述一类人与另一类人的心理差异,即人格类型上的差异。类型理论主要有三种:
(一)单一类型理论
单一类型是根据一群人是否具有某一特殊人格来确定的。最典型的单一类型理论是T型人格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法利提出来。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
T型人格的细分:
根据冒险行为的性质分为:T+和T-。
T+:表示冒险行为朝向健康、积极、创造性方向。如赛车,探险等。
T+型人格根据活动特点又可分为:体格T+类型和智力T+类型。
体格T+:如运动员。
智力T+:如科学家对科学技术的探新。
T-:表示冒险行为朝向破坏性质,如酗酒、吸毒、暴力等。
(二)对立类型理论
依据某一人格特性的两个相反方向来确定的。
1.A—B型人格
福利曼和罗斯曼描述了A—B型人格类型,人们在研究人格和工作压力的关系时,常用到这种人格类型。
A型人格:性格急躁,缺乏耐性。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有时间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处于紧张状态。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一种不安定性人格。
B型人格:性情温和,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节奏的生活,可以胜任需要耐心和谨慎思考的工作。
2.荣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由瑞士着名人格心理学家荣格依据心理倾向来划分人格类型,最先提出了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
内向:把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
外向:把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
内向人格的特点:自我剖析,做事谨慎,深思熟虑,交往面窄,有时会出现适应困难。
外向人格的特点:注重外部世界,情感外露,热情,当机立断,独立自主,善于交往,行动敏捷等。
性格何时开始形成?
影响性格塑造的推手很多。你的基因、朋友、学校和许多其他因素造就了今天的你。不过你独特的性格究竟何时开始成型?举个例子,如果现在的你很腼腆,那是不是意味着儿时的你也同样腼腆?
对,很可能就是这样。实际上,有研究暗示,我们几个月大时的行为倾向对日后的行为倾向有重大影响。这并不是说性格早早就定型了,不过我们之所以独一无二的根本原因可以一路追溯到婴儿时期。
研究婴儿的心理学家常常使用“性情”这个术语,而非性格。20世纪50年代的纽约纵向调查是首批探索性格的研究之一。调查发起人丝黛拉·切斯(Stella Chess)和亚历山大·托马斯(Alexander Thomas)夫妇选了133个新生儿,并连续追踪调查了他们30年,同时还约谈了他们的父母。基于二人的发现,研究人员提出了婴儿性情的9个不同面,其中包括活动量、精神状态和注意力分散度。他们还发现,针对不同面给婴儿打出的分数整体比较接近,在不太强调政治正确的年代,他们把孩子分成了三种类别:“省心儿童”、“问题儿童”和“慢热儿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