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无奈,明朝这副情况,已经几乎是要变成了漏勺了——辽东这边,是个将领,特别是毛文龙旧部出身的将领,就会想着投一投后金试试,不得不说,皇太极这招揽人心的方法非常巧妙,且他还真的做到了;
——明朝腹地之中,则是是个卫所士卒,主要是兵力空虚的那几个地方,就想着哗变投向义军或者直接变身盗贼试试……
这样的情况,自从明思宗上位以来,可以说是愈演愈烈。对外,完全管不好边防事务,原本听起来好像是个好方法的联合林丹汗以制衡皇太极,也被证明了是一个完全不能起到什么作用的方案;
对内,又有各地天灾,进而导致粮食匮乏、饥民流民遍地,朝廷还做不到处理干净,不论是“抚”还是“剿”,都没能熄灭这场可能动摇根基的大火。
这叫什么?这到底是明朝就已经走到这般完全不可挽回的地步了,还是明思宗确实是有些地方做的不到位……
外敌就不说了,内部呢?内部也安抚不下来。不论是“剿”还是“抚”,亦或者是“剿抚兼有”,总归得能起到一些效果才是。
李世民此时真的有些庆幸,自己当时抽中的大唐的彩蛋,是那什么由盛转衰的唐玄宗,以及搞出了帝国掘墓的黄巢,而不是让自己真的细细去看大唐末年的那些个皇帝和朝堂中的具体操作。
——唐玄宗虽然由盛转衰了,但毕竟不是大唐走向终结的时候;黄巢虽然确实是大唐的末期,但主要的着墨点还在黄巢身上,并不需要细细讲解大唐的细节。
再有就是,大唐后面,不论是异族的辽也好,还是汉人的宋,都不是在大唐尚在的时候就诞生的,这更是避免了让他直面大唐末期可能出现的种种神奇操作的心痛。
果然,人都是要对比才能感觉出自己的幸运之处的。
辽朝,会同年间。
耶律德光对皇太极在招揽汉人这方面的举措还是非常赞同的。
他以及他的父亲耶律阿保机不就是这样吗?
汉人,汉官,都是有着一定的过人之处的,也是建立一个王朝的一大重要部分,这部分不能随随便便就去省略掉;当然,还是要保证大契丹贵族们的地位略略高出一等。
——不过,放在这个后金,或者说清朝,他们的执政上层大约也不是如大辽这般的纯粹契丹人。毕竟,皇太极已经扯开了和金的联系,又选择了满洲作为族号,还建立了八旗汉军。
这样一来,日后很有可能的情况就是,掌握权力的是一个多族贵族集团,其中从实际上讲,包含了满洲、蒙古以及汉人。
当然,满洲的地位还是会更高一些。
【在接收了这两批前来归顺的明军之后,皇太极也已经打击了一番察哈尔部。于是,他觉得,此时应当是再次对明朝发动一次消耗战的时候了。】
【天聪八年五月,皇太极再次率领后金的兵马突破明朝边防,进入腹地。】
【当然,这一次皇太极没有再去走原本的喜峰口、蓟州一道,毕竟这个地方已经走过了,明朝也对这一带提高了防守力度;同时,此次如果再次走这一条路,能够获得的利益也不够大。】
【这一次,皇太极算是“西征”——他跑到了明朝初期设立开平卫的地方,并在这里兵分四路,南下进入了明朝腹地。】
【皇太极本人带领一路,从尚方堡攻打宣府、应州(山西应县),继而直指大同;阿济格带领一路,从龙门口直趋宣府(河北张家口宣化区);第三路从独石口(河北赤城县)进军,前去进攻应州;第四路走得胜堡(山西大同北)方向,并由此攻打大同。】
【八月,后金大军开始进攻大同,虽然没能攻破城池,但也在这里逗留了两月之久,明朝完全无法将后金的兵马驱逐、或者歼灭,只能任由他们四处进攻。】
【当然,皇太极本人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满意。毕竟,即使明军不能将他们驱逐出境,但后金也无法攻克山西北部的这些关隘和坚城,但他也没有气馁或者急躁,而是依旧保持了平稳的心态。】
【之所以说平稳的心态,是因为此时,已经有汉官向他建议,既然上次进攻明朝京畿时颇为顺利,此次不若也直接进攻明朝京师,直接攻破算了。如此一来,大业也就能够实现了。】
【皇太极并没有听从这些建议,他还是认为,此时的后金或许能够做到攻破明朝京师不假,但是,同样依旧没有那个彻底坐稳江山、处理好明朝京师被破之后的混乱的能力。】
【毕竟,攻打京师,是有可能出现各种情况的。包括但不限于,明思宗请和、明思宗逃跑、后金一时半会儿没能攻破京师进入了长期作战、周边各地纷纷派兵前来……】
【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都需要仔细想好处理方案,并且有处理能力才行。】
【当然,明朝一方对于后金的此种情况,还是很高兴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