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查尔斯提出谈判的第二天,二月二十七日,余与堂再度前去与查尔斯谈判。查尔斯态度非常强硬,同时,他表示,如果央洲能够恢复通商,那么莺莺国的舰队可以暂时撤退。】
【杨松在与林石麟等一众官员商讨过后,在对花穗城随时可能被莺莺国舰队攻陷的担忧和恐惧下,在觉得确实没有办法抵挡住莺莺国的舰队的情况下,决定同意查尔斯的条件。】
【于是,二月二十八日,杨松一边给查尔斯传递自己和滨南省众官员同意条件的消息,一边在城中贴出了告示,表示各国的商人们都可以依照旧例进行贸易。】
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对于滨南省的官员们最终选择了屈服并不意外。
虽然有时候,为了战争胜利,牺牲一座城池并不如何,但是滨南省的这些官员们大约都是自觉看不到战争胜利的可能的——也或者,这个概率太小,让他们不愿冒此风险;以及,即使日后能够获胜,但他们倘若弃城,也还是会被皇帝惩处,身家性命不保;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官员的心中还有着那么一些对城中百姓的在意。
总之,他们放弃了——这就是战争的价值之一。
获胜的一方,可以获得一定的权威,并由此来压制另一方。
这也是他一定要对北面那些家伙动兵的原因之一。只有战争上获得了胜利,才能获得大明、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朱瞻基思来想去,道:“所以这一回,皇帝能明白事情的严峻程度吗?”
朱棣和朱高炽都沉默了。
他们虽然很希望皇帝能够意识到,但是他们也必须承认,皇帝多半在这时候还是意识不到的。
如果消息传回朝中,皇帝可能不会觉得是己方确实存在差距,以至于不敌,他还是很有可能会接着觉得是杨松如同前面的伊农还有静安一样,胆怯了,惜身了,不敢作战了。
但问题是,这还是消息能够传回朝中的情况。
消息,能够传回朝中么?
“这个杨松已经年逾七十,官场上打滚多年,想来写奏折的本事也要比其他年轻一些的官员高上不少。”朱棣最终这么说道,顺带教育一下子孙,“能够分辨臣子的奏折,发现他们之中的问题,也是为人君的必备能力。”
说实话,杨松这都直接相当于达成一个协议了,虽然没有签字……这要能把皇帝糊弄过去,那不仅仅需要他本人的写奏折水平高超,还需要其他滨南省的官员们也与他“同心同德”才行。
喜欢历史直播:从神奇的太宗们开始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历史直播:从神奇的太宗们开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