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若是有一天,天子如普通的诸侯王或者民间一般,为了私情而对天下放松,那,大汉才是真的要走向衰亡。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摇头:“做了这样的事情,薄昭还怎么可能无罪生还?”汉使,是代表天子的,结果你薄昭却私自将其杀害,是不将天子放在眼中吗?
再加上文帝十年左右的政治形势……
只能说,薄昭认不清情况,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干什么,结果干的事情太大,能力、身份和情分又不足够刘恒坚持保他,最终也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
【这件事太大了,刘恒不可能轻飘飘揭过去,但他还是想要给薄昭一个体面,也给自己一个体面。】
【于是,他没有直接命人抓住薄昭按律诛杀,而是让大臣们陪薄昭喝酒,想要暗示薄昭去自杀,但薄昭虽然看了出来,却并不愿意。】
【怎么办?刘恒干了一件留名千古的事情:派群臣身着丧服,前往他的地方给他哭丧。】
【薄昭没有办法,他知道自己是真的非死不可了,于是选择了自杀。】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点点头,之前都不是很注意这一点,现在看来,这么一个办法,还当真好用。
不用自己动手,又能搏一个念情的名声,还能让被暗示的人也保留了一份体面,又解决了外戚问题,这不是一举多得,还有什么是一举多得?
自己的大臣们就总有一些和自己的政见不同,或者有些跟不上脚步逐渐过时,自己想干什么还需要顾及他们的体面问题,现在看来,根本不用想那么多,只要让他们自己懂得体面就可以了。
汉朝初年。
刘邦这次是真的笑了,笑得开怀,不能自已。
“刘恒这小子,从这里看来,才是真有乃公的风范!”
怎么说,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应该把“选择权”交给当事人才对嘛。
喜欢历史直播:从神奇的太宗们开始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历史直播:从神奇的太宗们开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