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万两!
……
叶茂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所有人瞬间呆滞。
朱元璋翻看详细内容的动作都微微顿住。
下一秒,也顾不得看各税种详细罗列情况,径直翻到折子最后面。
笑意浮现,唇角渐渐向耳根咧开。
真的?!
百官目睹朱元璋的神色变化,这才回神。
殿内瞬间哗然。
“这是真的?”
“两百万两!两百万两啊!”
“就算按照所有税种,均税,十税一,两百万两税赋,就意味着,一年之内,福建一地创造了相当于两千万两财富!”
“不止两千万,这个十税一不准,至少三千万!”
“就按三千万计算,福建四百多万人丁,也就意味着,今年一年,福建平均每人创造了将近八两银子的财富!”
“这怎么可能!这可是相当于八两银子的财富!”
……
叶茂悄悄看了眼朱棣。
唇角笑意一闪而逝。
他现在,特想在这些同僚面前,挺着胸膛,微微仰头。
可惜,这是奉天殿。
不能这么干。
小雍鸣站在御案旁,抿唇、崇拜看着朱棣。
他站在高处,能清晰看到,群臣看向阿爹眼神变化。
能清晰感受到,气氛、情绪的变化。
小家伙的小动作,没有逃脱朱元璋双眼。
‘有老四这个好榜样,雍鸣长不歪。’
朱元璋笑笑,伸手揉揉小家伙小脑袋,“肃静!”
声音响起。
殿内瞬间安静,落针可闻。
所有人,全都隐晦看着朱棣。
朱元璋拍了拍奏折,严肃看向叶茂:“叶茂,这份折子中内容属实?你们没有为了朱棣脸上有光,对福建百姓横征暴敛吧?”
“陛下,臣愿意以项上人头担保!”叶茂掷地有声保证。
朱元璋笑笑看向朱棣。
他这么一问,就是让百官闭嘴罢了。
首先,老四的性格,绝不容许叶茂做这种事。
若是换成老二,他到的确要好好查查。
其次,若福建布政使衙门横征暴敛,锦衣卫早汇报了。
毕竟,整个福建的锦衣卫体系,是直隶外,最完善的。
说实话,他听到这个数字时,也头皮发麻。
福建一地,四百万人口,给朝廷创造两百万税赋!
福建一年之内,人均创造财富将近八两银子!
“叶茂,百官刚才议论,福建人均创造财富将近八两银子?你们布政使衙门,有没有统计过,百姓一年到头,手里能拿住的粮食、钱货,合计多少银钱?”
“禀陛下。”叶茂恭敬汇报道:“臣在折子内有详细记录,经过布政使衙门走访,一些土地条件较好的农村,百姓能拿到合计四两银子钱货,土地条件恶劣的农村,百姓合计能拿到将近三两银子,城内百姓多点,一年内,能拿到五两多点……”
朱棣认真听着。
这些,昨晚他也没有仔细问。
这里的人均财富。
是连百姓口粮计算在内的。
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村子。
今年的情况,每家每户,在满足温饱的基础上,按照人均三两计算,也就勉强有一两银钱节余。
不过已经很不错了。
当初他和妙云刚去土桥村时。
乡亲们一年到头,也没有这么多节余。
土桥村的自然条件,可比福建那些自然条件好的村子都好。
人均创造八两银钱财富。
按照布政使衙门走访调查的这个情况。
就意味着,一年内创造出的财富价值,大约有四到五成,最终流向了百姓。
这个民间财富流动比例,还算建康。
未来,随着乡土村社向更高级发展,百姓积极拓宽经营范围。
像土桥村,开米铺、酒铺。
充分与商贾竞争,财富会更多流向百姓。
现在,福建乡土村社还处于,接海商订单的阶段。
并未参与积极竞争。
“叶大人。”朱标好奇询问:“为何,城内人口比建成乡土村社的百姓更富裕?”
按照金陵建成乡土村社的县府情况。
如今,农村百姓的情况,正在拉近和城内百姓的差距。
根据方希直、练子宁等人估算,用不了几年,恐怕农村就会赶超城内百姓。
土桥村联合周边十几个村子,据方希直说,富裕程度,已经超过了城内百姓。
‘太子恐怕不愿意听这个原因。’
叶茂暗暗腹语,恭敬答道:“禀太子,城内百姓比农村百姓富裕,主要是因为,今年福建用经济挤兑的手段,迫使很多商贾,自行完成雇工身股制改造,如今,福建已经有七成商贾,施行了雇工身股制,明年,顽固不愿接受雇工身股制改造的,我们福建上上下下,将以经济手段,彻底将剩下这群顽固分子,铲除!这种顽固者,在福建没有立足之地!”
叶茂想到福建的种种变化。
情绪激昂。
不自觉,就嘴瓢了。
说到最后,杀意凛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