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自信总结道:“明军总计五十万,明四皇子偏师一路带走十三万,朱标主力就剩三十七万。”
从张北到捕鱼儿海。
数千里路程。
在补给线被不断袭扰中,明军至少得留下七八万兵马吧?
反正从小部落召集的牧民骑兵,数量虽多,但迎战于野的正规战中,战斗力较弱。
让他们来做此事。
最合适不过。
“我方沿途不断发起进攻袭扰,至少也能消耗七八万明军吧?袭扰就采用老祖宗放风筝的战术……等明军主力抵达捕鱼儿海,也就只剩二十万出头了。”
阿鲁台瞥了眼张玉。
到时候,捕鱼儿海,除了辽阳王纳哈出的十万精锐防守和林。
整个捕鱼儿海,就有将近五十万北元精锐。
两倍多于明军!
胜算至少有六成!
若是大风天、大雨天,明朝四镇新军以及火炮发挥不出威力。
全歼明军主力的机会更大!
当然,这些不适合讲出来。
不过,他相信,除张玉。
汗帐内其他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果如阿鲁台判断。
脱古思帖木儿为首北元上层,脸上纷纷露出笑容。
啪啪啪……
随即,脱古思帖木儿带头,热烈掌声响起。
战败绝望气氛,从汗帐内一扫而空。
“好!就按照阿鲁台的提议去办,同时,派人把我们后续的打算,通知辽阳王!”
……
朝廷四镇新军大捷,两日后。
三峡口。
一座建立在三峡口上的营寨拔地而起。
朱棣带着徐达、朱橚等人,登上建立在阴山一侧的营寨。
目视战场投诚的一万元军俘虏,从三峡口营寨大门出来,在一千骑兵监督下,缓缓向张北而去。
朱橚笑道:“四哥,这批俘虏,是我见过最奇葩的!”
娘的!
这批俘虏,太老实了。
这段时间,帮忙一起建设三峡口营寨。
期间,还自己剥树皮,编绳子。
起先,他还好奇,这群蒙古人编绳子做什么。
直到今天才明白。
今天这批俘虏要被送回张北,然后朝廷会派人,转送回河北。
四哥的海军,会派船来接收这些俘虏。
这是父皇早已经答应的。
四哥也早做好了接收俘虏的准备。
这群俘虏离营时,在几名千夫长的命令下,相互帮忙,自己把自己的手,用他们自己编的绳子绑起来。
一副生怕做不好,四哥不要他们的模样。
此番,是他第一次领兵打仗。
但以前他也见过俘虏。
他是第一次,见俘虏这么温顺。
尤其,还是一群草原游牧民族!
朱棣身边的年轻人闻言,都在笑。
徐达余光看看朱棣。
不是草原人变温顺了。
是在四郎面前,才会温顺。
草原人崇拜真正的强者。
洪武十一年,四郎纵横草原后,在草原人心中,四郎就是草原人心中的绝对强者。
此番北征,四郎又接连克张北,下三峡!
威名更胜!
而且,还不止于此。
他悄悄接触过带着士卒,投诚四郎的几名千夫长,询问千夫长,为何愿意做四郎部众。
当时,几名千夫长异口同声说:草原上,底层百姓不知四郎文治方面的成就,他们知道。
他们甚至都知道,福建在四郎建设中,越来越富裕,人人能吃饱饭,成为朝廷税赋大省。
陛下还要南巡。
甚至还知道,四郎在海外已经打下基业。
这几名千夫长,摆明了是认为,跟着四郎,能过好日子。
当然,前提是,四郎在草原人心中的威名!
二者缺一不可。
在众人各有所思之际。
朱棣收回视线,“泰山……”
徐达回神,看向朱棣。
朱棣抬脚,跺了跺脚下的阴山,抬手指着阴山说道:“朝廷想要真正根除草原隐患,就不能只有军事打击,纵观历史,这片土地的游牧民族,就像草,割了一茬,二三十年后,又会长出一茬……”
关于如何统治草原。
他一直有很多话想说。
只是,此番回朝,风头太盛了。
不适合说。
在三峡口建立营寨后。
泰山也在身边。
刚好可以把此事说于泰山。
让泰山在朝中提出来。
“我们中原的有效统治,就不能局限于长城之内,如果朝廷担心步子迈的太大,完全可以依托阴山,建立一条防守线,如同三峡口这些通往北方的通道,我们可以建设军事堡垒,管控起来……”
从中原北方,山西、陕西一些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
迁徙一批汉民。
此番北征,从阴山以北,挑选一些温顺的,愿意效忠朝廷的小部落,迁徙到阴山以南。
“这些小部落迁徙来后,选水草肥沃的优质草场,把他们安顿下来,将这些部落民进行分割,十户为一堡,分配固定的草场,他们所需的茶叶、盐巴中原的商人提供,他们产出的牛羊马匹,贩运回中原,随着乡土村社不断扩大化,民间对牛马之类的蓄力需求会更大,中原对羊之类的肉食消耗也会越来越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