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先行,稳住这些迁徙而来,温顺、且被分割的部落。
再就是文化了。
用中原文化,逐步融合草原文化。
形成一种长城外,新的中原文化。
与长城内的文化进行碰撞。
文化在碰撞中,相互吸收,最终实现发展。
“我问过丘福指挥使,他说,玉米在辽河套种植很成功,迁徙来的中原百姓,数千人不等,在一个个草原部落附近,建立土城,朝廷承诺,十年,乃至二十年不收税赋,让他们垦荒,发展农业,用十几年时间,在阴山以南,长城以北,形成一道,朝廷有效统治下的胡汉杂居区,使中原文化同化草原游牧文化……”
十年时间。
这一带,足够发展成为,一片膏腴之地了。
他曾今有幸来过这一带。
农业、畜牧业极度繁荣。
“等到了这个时候,朝廷就可以在人口密集区,成立县,在人口稀疏区,设立巡检司,将这一带,由半羁縻区,转化为统治区,都不求这一区域,能为朝廷贡献多少税赋,只要这一区域,能维持,官员、驻军的收支平衡,将其纳入有效统治,我认为都是值得。”
“若是我朝,能长期执行这种,不求经济效益,前期甚至可以投入一些,只要保证后期,统治区收支平衡,五六十年之内,北方将再无游牧民族,将再无游牧文化,有的只是一种融合吸纳游牧文化,新的中原文化!”
“北方隐患,将会一劳永逸,彻底根除!”
徐达等人微微张嘴,惊讶看着说到激动处。
忍不住,猛地举臂横扫,大有一副,横扫八荒的朱棣。
其实。
朱棣说的还是保守。
他预估中。
只要草原进行开发。
推行适合草原牧民,和移居草原汉民的乡土村社。
未来的草原。
绝不只是朝廷统治的收支平衡。
经济贡献,超出大明现有很多行省都完全不在话下。
草原的资源,其实一直都在浪费、空转中。
就比如牛羊马匹,以及产生的皮毛、内脏,草原人多的随便扔,无法发挥经济效益。
可只要中原百姓迁徙来。
纳入有效统治后。
商贸往来打通后。
这部分空耗,浪费掉的资源,首先就会被盘活,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历史上。
清末多少商人,就凭着一趟趟把草原的空耗资源带回中原,发家致富。
成为富可敌国的财东?
而他设想的打通。
会比历史清朝的往来,更加畅通。
乡土村社,若是再能配合雇工身股制。
无数人,将会从中过上富裕生活。
这片土地下。
还埋藏着优质,便于开采的铁矿、煤炭。
这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最需要的黑金血脉。
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一个中原鲸吞万里的时代,已经在中原内,一个个乡土村社燃起了星星之火。
朝廷现在多准备一份。
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时。
才能最大可能,鲸吞更多土地、人口等一系列资源。
即将到来的大时代,才会更加波澜壮阔,色彩鲜艳!
他现在才二十出头,应该还能向天再借四五十年吧?
大概率,是可以看到这个时代的到来。
到时候,说什么,都得回中原看一看。
当然,他设想中,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首先朝廷得稳定,且能听进去他的一些谏言。
他现在,越来越不适合,在朝中多发表言论了。
这些事情。
只能靠泰山、方希直、雄英这些人去推动了。
很无奈。
但必须接受。
“乖乖!”朱梓小声嘀咕,“四哥,你的设想太大了吧,整个塞北草原的疆域面积,比咱们朝廷疆域都大吧?这……这……”
这要是按照四哥的设想。
他们老朱家鲸吞了!
老朱家的皇朝,恐怕就会成为……
“有史以来,疆域面积,最为庞大的皇朝了吧!”
朱橚含笑瞪了眼,“何止疆域面积大,都不说雇工身股制了,全面完成乡土村社,咱们老朱家就是最富饶的皇朝!”
朱棣转身,看着瞪眼惊讶的兄弟们,笑道:“你们现在都是分封各地的藩王,为了这一天,你们也应该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比如,积极在你们的封地内,一步步,踏实有序建成一个个乡土村社……”
他曾提议,让父皇支持兄弟们,像他一样,去外面发展。
也不知父皇会不会同意。
他们这一代。
得益于,老头子对他们教育问题,抓的紧。
恐怕是明王朝皇子中,整体素质,最为出色均衡的一代了。
老五、老八、老十三他们,只要肯用心,完全有能力,在自己治下推行乡土村社。
加快大明富裕繁荣进度。
将来,即便大哥削藩。
看在兄弟们给他留下这样一份基业,也应该会给兄弟们一个好归宿吧?
朱允炆逼着‘他’住猪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