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东各国提出自己的经济结构改革计划的时候,我国也推出了“一带一路”畅想,利用海路和陆路,构建新的“丝绸之路”。
这样有利于促进全球贸易进一步繁荣,同时还能消化我国即将过剩的基建产能,还能帮助有些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减少对能源出口的依赖。
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和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提出这样的计划,既是实力的体现,也是顺应时代的需求。
刚提出来就得到了不少国家的响应,纷纷表示想要加入这个计划当中,来共同促进全球贸易流通和经济发展。
只是想要彻底落实还要一段时间,中间的利益考量非常多,这里就没有必要细说,就说原来的能源巨头们,面对可控核聚变,也变得惶恐不安。
最直观的反应就是股市,全球各大能源巨头的股票都出现了大幅下跌,说明投资者对这些传统能源巨头的未来表示担忧。
不管是为了安抚投资者,还是真要摆脱面临的危机,各大能源巨头纷纷表示加大科研投入,也要在可控核聚变领域下注。
当然,也有能源巨头提出了转型计划,降低能源买卖业务在企业经营收入中的占比,提升化工业务的占比,从能源企业转型为化工企业。
能源产品有可能会改变,但是化工产品绝对会继续存在,人类社会离不开化工产业,这一点只要是个人都清楚。
只是他们能不能转型成功还未可知,毕竟在化工领域,麒麟基础工业集团的实力是最强的,不仅体现在资金体量上,还体现在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上。
不说其他,就是国内庞大的化工市场,麒麟基础工业集团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以上,在国际市场上,他们的份额也在逐年增加,发展速度非常迅勐。
这些想要转型的能源巨头,能否在麒麟基础工业集团这个超级化工巨头面前突出重围,谁也不好说,不过他们的股票价格倒是提振不少,挽回了部分投资者的信心。
至于想要下注研发可控核聚变的能源企业,大家反而不太看好,麒麟能源工业集团能够研发出来,并不代表他们就能立即研发成功。
如果按照传说中的那样拖个50年,估计黄花菜都凉了,全球能源市场还有没有他们的立锥之地,大家都持悲观态度。
麒麟能源工业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企业,他们的实力有目共睹,在能源技术领域,绝对是代表当今世界最高水平,这点没有任何人质疑。
他们能够研发出可控核聚变并且商业化运营,不代表其他能源企业就行,就算是想要彷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像他们的太阳能电板,也出口了不少,但是至今也没有企业宣称能够拿得出手与之匹敌的产品,这还是他们降低了出口产品的技术指标的情况下。
目前太阳能发电领域努力的方向还是硅半导体技术,和麒麟能源工业集团完全不是一个路数,倒不是他们不想沿着麒麟能源工业集团的路数来,而是做不到。
随着这些打前哨的记者纷纷带着所见所闻回去之后,没过多久就有不少的国家派遣自己的能源有关官员前来参观。
说是参观实际上却是想要就可控核聚变商业建设进行合作,第一批过来的都是能源进口国,他们引进可控核聚变商业发电设施,完全没有心理压力。
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主要有两点阻碍,第一点就是发电成本,或者说是价格,如果价格比化石能源发电价格还要高,可能就没法继续进行了。
这一点麒麟能源工业集团自然也明白,虽然大家都说要维护地球环境,实际上还是要根据自身利益考量,没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全别人。
当然麒麟能源工业集团也不愿意弄得太便宜,这样自己的利益就受到损害,因此给的成本报价定在了0.3元每千瓦时。
加上合理的利润空间,上网电价基本上在0.4元每千瓦时,这个价格虽然比部分国家的化石能源发电要贵,但是也没有贵太多。
对化石能源进口的国家来说,这样的电价,反而比原本的电价具有优势,竞争力更加强悍。
第二点就是安全性,虽然可控核聚变没有核裂变辐射严重,但是氘和氘核聚变还是存在一定的核污染,只是量比较少而已。
不管量再少,一旦出现问题,也有可能一番诸多问题,因此安全性也是各国引进可控核聚变的重要考虑因素。
显然在这方面,麒麟能源工业集团有绝对自信,他们拿出来的技术,本就出自叶子书的手,必然是相当成熟的技术,安全性绝对能够保障。
然后是合作模式,麒麟能源工业集团提供了两种合作模式,第一种就是由他们自己投资,这对于经济比较困难的国家来说,是个很好的合作模式。
可以让这些国家不用自己投入大笔的资金进行建设,一座可控核聚变发电设施需要投资规模起步就是上千亿宇宙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